蔣晶晶和男友是初中同學,一次同學會讓他們相遇后迅速陷進熱戀。然而不到半年,蔣晶晶卻從同學QQ群中發現男友又與另一女同學打得火熱。迫切想要拴住男友的她,一怒之下向男友討要說法,卻被告知他們只能“有性無愛”,否則就別像塊“牛皮糖”一樣黏住他。然而蔣晶晶卻說,正由于愛他,所以才要“黏”著他。
蔣晶晶:我很愛他,所以這次不想再失往。但我最想不通的是,為什么他要找一個相貌、工作、收進各方面條件都不如我的女人,還說我跟他分歧適。
欒靜媛:能告訴我你是什么時候意識到兩個人的感情出現了題目的嗎?
蔣晶晶:發現題目是在今年年初,他開始莫名其妙疏遠我,后來我又在同學QQ群進耳說他又和另外一個人在約會,我往質問他時才證實這件事。我問他,我有哪里不好?不如那個女人?結果他卻說我黏著他,像塊牛皮糖!
欒靜媛:這么說,在感情的發展中你一直感覺良好,可是對方卻發生了變化。感情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假如你感覺到你的付出不成正比,那么你是否以為是自己單方面付出太多?
蔣晶晶:我愛他,時刻都很想見到他,幾乎天天4、5個電話。在性方面,他任何時候提出要求我都不會拒盡。我覺得愛一個人,自然就會樂意付出,但也希看得到回應。
欒靜媛:愛本身是正性的能量,可我卻聽到你總以負面感受為主。緊張、焦慮、心慌,可以感覺得到你害怕分離的內心矛盾,這樣毫無自我的單方面付出是由于擔心什么嗎?
蔣晶晶:怕失往他。得知他和別人在交往時也想過放棄,卻放不下,很痛苦。約他出來談,他很無恥地提出跟我可以做性伙伴,還說假如做不到就不要再糾纏他。但我覺得他在說氣話,而且,我相信只要給我和他相處的機會,就有辦法改變他的想法。但我又對這個過程沒有耐心,我總想見到他后就滿足他一切要求,然后吹糠見米。
欒靜媛:你說這次不想失往,是否有過失敗的感情經歷?
蔣晶晶:對,我離異過。前夫說和我在一起有壓力,受不了我對他的管制,我以為他是無法理解我在乎他的心情,于是爭執不斷。最后雙方都很疲憊受傷,選擇了分手。
欒靜媛:從你目前談到的情況中,我感覺這兩次感情危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你一直自我感覺都很良好,但對方的感受你似乎并不明確。或者你以為你很清楚,但你所作出的努力似乎都于事無補?
蔣晶晶:也可以這么說,我知道男人都不喜歡女人太纏人。
欒靜媛:那么,為了更深進地了解你的內心,讓我們做個投射測驗如何?我想請你畫一幅畫來表達和男友此時的狀態,可以自由發揮。
蔣晶晶:好的。
欒靜媛:剛才我觀察到,你首先畫的是自己,占用的時間很多,在畫面正中間,是一幅正面像,男友在旁邊側面對著你,這說明你的自我意識比較強。能告訴我一個你能從這幅畫中想到的、與實際情況符合的故事嗎?
蔣晶晶:故事?呵呵,實在我畫的是理想中和男友的狀態。我希看他能夠看著我,就像我在乎他那樣在乎我。
欒靜媛:可是我并沒從畫面上看出你們有交集,你的臉實在是對著正在畫畫的自己,男友側面看著你,畫面中,你沒給男友任何回應,這說明你比較看重自己內心的體會和感受。
蔣晶晶:你是說我不在乎他嗎?
欒靜媛:重點不是你是否在乎對方,而是你的在乎是以滿足自我需要為第一條件的。具體來說就是當對方符合你內心需求時,你會感到滿足踏實,反之,你就會焦慮緊張。
蔣晶晶:是,總會想他是不是不愛我了,假如愛我為什么不為我做這樣或那樣呢。
欒靜媛:所以你看,你的愛是建立在對方滿足你的條件下,這就缺少了彼此需要的互動和促進。你沒有考慮對方需要的是什么,單方面地索取,結果就是其中一方難以承受,想要退出,你害怕失往于是采取情緒化的行為,而不是理智有效地進行溝通。
蔣晶晶:可是我也有付出啊,而且付出得也不少,他怎么不能理智地理解我呢?
欒靜媛:那請你思考一下,你付出的是基于對方的需要為條件還是別的?比如對方需要一定空間和時間,你卻以為需要往愛對方而不留出空間給對方,這說明你的付出同樣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行為。說白了,實在還是自己的需要。
蔣晶晶:實在我是怕失往他才要黏著他的。
欒靜媛:這說明你對如何建立穩定的關系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也缺乏公道有效的策略。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自己的需要而忽視了對方的需求,這勢必導致不平衡的關系、埋下危機。而危機爆發后,由于你不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只好用老一套“黏”的方法捉住對方,但效果你也看見了,適得其反。實在,積極有效的方法是讓對方有足夠的理由主動留在你的身邊。能理解這其中的差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