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美麗的西雙版納迎來了國際上新一輪的旅游熱潮。外語導游在這里受到極大的歡迎。但外語導游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他們的心理健康極大地影響著外國游客和中國的形象,因此必須受到重視。
外語導游面臨的首先是語言及溝通方面的壓力。外語導游接待的游客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言語表達習慣,導游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游客的口語,與游客建立起融洽友好的人際關系,帶領游客盡興地完成兩三天的行程,這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
其次是游客的性格差異帶來的壓力。美國的斯坦利·普洛格博士把游客的人格分成“安樂小康型”和“追新獵奇型”,不同類型的人,其旅游消費中的期望和行為是不一樣的,需要導游細心觀察,區別對待。此外,有些游客對導游服務及旅游新產品挑剔、情緒消極低落甚至與導游對立,這些也會給導游帶來壓力。
第三是游客身上體現的不同地域、經濟、文化及習俗差異帶來的壓力。有的游客來自經濟發達地區,自身條件也非常優越,舉手投足之間會有一種過度的優越感;有的游客則來自條件較差的地區,生活習俗難以讓人接受。導游小吳說,有一次帶了一對斯里蘭卡夫婦,吃飯的時候點了一盤清蒸魚,丈夫伸手抓起整條魚就啃,湯湯水水的掛滿胡子,看了讓人很不舒服。
第四,一些游客的工作及機遇也會給導游的心理帶來沖擊。外語導游在工作中常會遇到年輕而有成就的游客,他們往往會對導游說,憑你的工作能力,應該更有發展,這對導游來講也是一種無形的干擾和壓力。
導游從業者要能清醒地認識這些壓力源,自覺增強個性的包容性和心理的承受能力,延長自己導游事業的青春,而不要被壓力打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