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精神病房首次開放
一向大門緊閉的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病房日前舉辦了首次開放日活動,向社會敞開大門,展示精神疾病小患者在醫院里的真實生活。不少來參觀的市民發現,兒童精神病房并不像人們想像得那么神秘和難以接近。權威數字顯示,由于兒童精神疾病比較難以發現和診斷,國際上估計大約有20%的小病號得到了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但是在我國有九成以上的“問題孩子”是被誤診和錯診的。
病房 溫馨
走進兒童精神病房就像來到了幼兒園
“孩子們,我們今天來練習拼貼米老鼠圖。來,大家看看這個漂亮的米老鼠有什么特點呢?”一向大門緊閉的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病房舉辦了首次開放日活動,向社會敞開大門,展示精神疾病小患者在醫院里的真實生活?粗》炕顒邮依飻[放的玩具、課桌椅,還有小病號們畫的兒童畫,不少來參觀的市民發現,兒童精神病房并不像人們想像得那么神秘和難以接近。
下午3點是兒童病房正式開放的時間,但是不少參觀者提早按照臨時指示牌,找到了位于門診三層的兒童病房!斑,這里很像幼兒園啊!”一位專程趕來的女士剛一踏進病房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現場許多人對此都有同感:在病房走廊里掛著孩子們畫的兒童畫,有花裙子、貓臉、向日葵和大樹等。醫院還在病房區外專門設立了活動室,屋里擺著課桌椅,巨大的書柜里擺滿了各式玩具,墻上貼著藍貓卡通畫,還有一張小紅花評比榜,上面整齊排列著每個小病號的名字以及按照配合治療、團結友愛、清潔衛生等項目的小紅花評比。活動室旁邊有一個小房間,醫生介紹說是心理治療室,主要是面對面為小病號們進行心理治療的地方。這間小屋子陳設非常簡單樸素,僅有三個沙發對立擺放。
下午兩點,小病號們在護士的帶領下來到活動室。記者看到,小病號們有男有女,女孩居多,大多在十五六歲?吹讲》坷锒嗔撕芏嗄吧,不少小病號略有些不適應,走在最前面的男孩扭頭就想回到病房,最后是在護士的勸解下,小病號們才慢慢走進來,安靜地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好奇心強的孩子還不時地向周圍人群瞟上一眼!皝,我們今天就來拼貼一下這個米老鼠圖案,”在護士的指導下,孩子們自覺地分發當天的手工袋,并練習起了拼貼畫。
“為什么治療精神心理疾病,還需要做手工?”看著病房里的布置,還有小病號們的手工課,一旁圍觀的參觀者們圍著醫生們問個不停!吧线@樣的手工主要是訓練他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集中精神!贬t生向參觀者們解釋。
記者發現,來參觀的市民大多是“問題兒童”家長。一位中年女士還特意帶著剛上中學的兒子來了,她告訴記者,孩子最近很是反常,越來越不聽話,還把雙手指甲都啃掉一半,“剛剛我們也聽了專家的講座,現在就是想瞧瞧孩子們的治療情況,下周有時間我還想帶著孩子來看心理門診。”
家長 困惑
子患有心理疾病卻想不到看精神科
和醫院其他病房比起來,兒童病房并不算大,只有20張病床,卻住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問題兒童”。兒科主任梁月竹告訴記者,住進來的孩子有的是患兒童精神分裂、兒童抑郁,也有兒童情緒障礙、行為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心理上的障礙,令這些飽受疾病折磨的孩子表現出了讓常人難以理解的焦慮、抑郁和孤僻。
開放日前一天剛剛辦理了出院手續的小韓(化名)今年只有17歲,聲音甜美、樣子漂亮的她有著十多年的抽動癥經歷!靶№n現在是我們這些小病友們的班長呢,表現特別好,你肯定想不到她入院的時候曾經因為無法控制的抽動,幾乎把自己的舌頭都咬爛了。”指著小韓的病歷,主管醫生的介紹令人驚異。
特意來接孩子出院的是小韓的父親。說到孩子的病史,韓爸爸痛心非常:其實孩子四五歲的時候我們已經發現她有問題了,總是不停眨眼、聳肩,很多時候都是不自覺的動作。但是我們看過中醫西醫,就是沒有想到要帶孩子到精神?漆t院來看。直到今年春節孩子的狀況嚴重了,我們才把她送到這里!邦愃频睦犹嗔,都是實在捂不住,才肯來看。”看護過很多精神疾病小患者的病房護士高軍說起這些“問題孩子”來總是帶著遺憾的語氣。
專家憂慮
誤診錯診高達九成
“對待精神疾病,家屬們比較忽視,一旦發現了又諱疾忌醫,這就是不少兒童精神疾病患者看病難、病情被延誤的主要原因。”
安定醫院專家、北京兒童少年心理衛生中心主任鄭毅教授告訴記者,就診率低一直是我國精神病人治療面臨的一大難題。由于兒童精神疾病往往難以識別,“問題孩子”得到恰當治療的比例更是遠遠低于國外。
2003年的調查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有6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其中,中小學生精神障礙患病率為21.6%到32%,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安定醫院的一項調查也發現,有32%的北京中小學生存在一定心理問題。如此龐大的心理疾病人群,真正接受過精神?浦委煹膮s微乎其微。鄭毅教授提供的數字顯示,由于兒童精神疾病比較難以發現和診斷,國際上估計大約有20%的小病號得到了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但是在我國有九成以上的“問題孩子”是被誤診和錯診的。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孩子可能存在心理精神問題,”鄭毅教授說,兒童精神疾病的初期癥狀包括突然間的學習下降、行為古怪、抑郁、自言自語或是眨眼、聳肩、愛說謊話、注意力不集中等。在不少家長看來,這些最初癥狀大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小毛病、壞習慣。實際上,這些異常狀況都是孩子的“心理求助信號”。由于大多數家長和醫生都缺乏心理精神疾病知識,忽視了這些異常行為,延誤了治療,還有的長年輾轉于兒科、內科之間,得不到合適的治療。
造成就診率低的另一原因則是家長諱疾忌醫。有調查顯示,約有20%的兒童青少年患有各種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但是到專業精神衛生機構進行治療的只占其中的20%。對小韓此次治療狀況極為滿意的韓爸爸就直截了當地對記者表示:“這和看骨科、外科可不一樣,說真的,誰敢隨便說自己的孩子在精神病醫院治?說出去孩子今后還怎么生活?這些孩子們看病實在是難。
相關知識
兒童精神疾病主要表現
導致兒童精神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原因在醫學上尚未完全搞清,醫學界多認為主要與遺傳、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有關。同時,兒童少年的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表現也有多種。據專家介紹,孩子的異常精神心理問題通?煞譃榍楦、認知和行為三方面。如在認知方面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分夸大,總是強調自己以后將是偉人等說辭;情感方面如情緒不穩定、愛哭或是無端害怕某些東西等,像是極其懼怕蟲子,甚至不能提及,一旦提及就會哭鬧,或是不能做電梯等也屬于異常;在行為方面則包括不自覺地眨眼、聳鼻、清嗓子、厭食、貪食等。
晨報記者 劉墨非
背景資料
兒科精神醫生奇缺
中國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人數多達數千萬,兒童精神專家卻缺口巨大。梁月竹告訴記者,造成中國青少年精神疾病急劇增加的因素很多。目前,90%的城市兒童和60%的農村兒童都是獨生子女,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使得家長對孩子過分保護。他們要求孩子順從、聽話,對孩子的活動以及與他人的交往做過多限制。因此,中國孩子情感表達不充分,常常要壓抑克制自己的感情,溝通能力和交往能力也較差。這樣造成孩子的受挫能力不強,經受不起打擊,造成精神疾病的產生。此外,教育中的“拔苗助長”情況也造成了我國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多,我國問題家庭的不斷增多都造成了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增多。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國青少年精神醫學的發展卻遠遠不能夠跟上。據悉,現今我國只有青少年精神健康專家150人,而這些專業人員又相對過于集中:如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科高級職稱醫生就擁有6位,而有些省市的兒童精神專業卻是一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