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21日專電(記者季明、陳妤)在生理方面的強制婚檢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同時,一種被稱為“心理婚檢”的新形式心理咨詢服務卻正在上海年輕人中流行,許多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男女找到心理咨詢師,希望借助心理分析求得更加圓滿的婚姻。
婚姻本應是男女雙方你情我愿的“私事”,是什么原因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特別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將自己的終身大事交給第三方來評判?在全國離婚率較高的上海,心理婚檢的出現究竟只是噱頭,還是的確能為準新人們提供預警信號?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幾家知名心理咨詢機構。
1800元一套的心理婚檢,每天有三四對準新人來做
數字顯示,目前在上海做婚前心理咨詢的機構有40多家。他們大多開通了婚前課堂、婚后關系、人際交往、兩性延伸等主要服務項目,而收費也從200元到1800元不等。
在眾多機構中,上海林紫心理咨詢中心收費最高,完成一整套婚前心理咨詢的收費標準是1800元。該中心的心理咨詢師王懷齊說,已有1800多對準新人前來進行婚前心理咨詢,目前每天都有三四對準新人前來要求這項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心理婚檢的一般流程包括量表測試和測試師分析兩個環節。首先是對測試者進行量表分析,總共要回答包括宗教、家庭背景、性、價值觀等在內10多個領域的165個問題,通過測試找出兩個人的性格特征、溝通模式,對錢以及對孩子的觀念等。然后通過測試師與測試者互動,對量表測試結果進行篩選,去除測試者回答中造假的成分。
一周后,心理咨詢專家會給出個人性格發展報告,并對兩個人以后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如實用的溝通技巧,包括明確表達與積極傾聽;使用“伴侶和家人關系圖”來探討伴侶關系、兩個人與原生家庭關系;擬定財務管理與預算練習;擬定個人、兩個人共同的家庭目標等。
王懷齊說,婚前心理咨詢業務實際上已經開展多年,但直到最近才開始紅火,九成做過測試的人愿意把這一服務項目介紹給朋友。在咨詢者結構方面也出現了明顯變化,例如過去主要是女性單獨過來咨詢,現在男女雙方一起過來咨詢的比例正在增加;過去咨詢者以個別高級人士為主,現在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有此意識;咨詢者的年齡結構從過去的25歲-30歲,擴展到目前的20歲-40歲。
心理婚檢并不能預言婚姻美滿與否
有趣的是,接受采訪的多位心理咨詢師都不認同“心理婚檢”的稱呼,認為這純粹是出于廣告效應考慮。他們認為,婚前心理輔導才是心理婚檢的本質。
上海優培心理學習營的主任王楓說,現代人在總結分手原因時總喜歡說“兩人性格不合”,但實際上導致分手的未必是性格因素,兩個性格差異很大的人未必不能和諧相處,兩個性格測試結果“非常和諧”的人也有可能天天吵架。
在王楓看來,觀念,尤其是核心價值觀的差異,比性格因素更容易導致婚姻危機。例如男方覺得有錢就能讓女方過得幸福,所以整天忙于工作;而女方卻認為兩人多一些時間在一起享受生活更為重要,兩人價值觀的不同就可能導致在現實生活中發生沖突,而這種差異在現有的心理或性格測試中是很難測出的。
一直從事心理婚檢服務的王懷齊也強調說:“其實我們一直想澄清一點,婚姻不是用來鑒定的。沒有百分之百合適的婚姻,也沒有百分之百不合適的;婚姻是很個性化的東西,不是通過測試就能解決問題的!
即將于今年10月完婚的謝海云表示,自己有興趣嘗試心理婚檢。他認為,談戀愛是雙方互相吸引的一個過程,通過婚前心理輔導,理性地認識婚姻中可能潛藏的問題,有助于獲得美好的婚姻。“當然,只用檢測來判斷該不該結婚是很荒謬的,但我相信這對我的婚姻會有所幫助!
“心理婚檢熱”折射婚姻質量下降現狀
根據上海市民政局的統計,去年有30745對夫婦協議離婚(不包括向法院起訴離婚的數量),比上年增加12%,平均每天有84對夫妻勞燕分飛。作為全國離婚率較高的城市,上海人在婚姻方面的窘境,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目前中國人婚姻質量日趨下降的現狀。
長期從事婚姻家庭研究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安琪分析認為,總體上看,當前離婚率上升的趨勢比前幾年加快了,主要原因是婚姻異質性增加!坝捎谏钣^念和生活習慣不盡相同,導致婚姻異質性不斷增加,會加大離婚風險,尤其是對年少氣盛的年輕人而言!
王懷齊說,就像孩子要有培養計劃,婚前心理輔導能夠幫男女雙方適應對方的溝通方式,幫他們找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會幫他們做好財務計劃?偟膩碚f,就是完成一個婚姻規劃。對于日益降低的婚姻質量,這樣的婚前心理輔導是很重要的。通過輔導,要讓年輕人明白婚姻需要經營,不是只有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