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一般觀念中,說謊者出于不安或緊張會不自覺地眨眼睛、刮鼻梁或搔后腦勺,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最新研究表明,說謊者在試圖掩蓋事實真相時會有意控制眨眼行為,身體也會變得相對靜止。另外,研究人員發現,某些特定手勢也能反映出一個人是否在說謊。
說謊要專心
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研究者在最新一期《非語言行為》雜志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人在說謊時更傾向于靜止而不是緊張地亂動。“人們預測說謊者會坐立不安,頻繁做小動作,但研究表明事實并非如此,”樸次茅斯大學心理學家薩曼莎·曼說,“人在說謊時必須比平時更努力地思考,當我們陷入思考時往往傾向于減少身體動作,以保持精神的專注集中。”
當說謊者確實要做動作時,他們會用夸張的手勢來掩飾謊言,伸長胳膊或者使用節奏性的手勢來強調某一點。
上述規律可以成功解釋某些著名的謊言。2003年4月,時任伊拉克新聞部長的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在講話時做出了一個典型的標志型手勢。當伊拉克軍隊已經為躲避美軍炮火撤退時,薩哈夫卻伸出手臂,手掌有力地朝向前方,告訴媒體:“巴格達很安全!
另一個著名案例是關于節奏型手勢。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克林頓比著有節奏的手勢一字一頓地說:“我沒有與萊溫斯基小姐發生性關系!
研究還發現,在演講時,說謊會導致發言人停頓增多和眨眼頻度下降。81%的被測者在說謊時停頓會延長,而眨眼頻率會從說真話時的每分鐘23.6次降到每分鐘18.5次。
研究還揭示了另外一個“秘密”,那就是說謊者與誠實的人同樣可能去直視提問者的眼睛。
手勢泄天機
在上述研究中,來自樸次茅斯大學和意大利多所大學的學者對130名志愿者進行測試,請他們進行一系列真實和虛假相混雜的陳述,以期從中發現7種類型的手勢在說謊情況下的變化規律。
比喻型手勢———例如比出心形來表示愛或者分開雙手來說明尺寸———在人們說謊時出現比例會上升25%。
標志型手勢——給出直接的信息,例如豎起拇指表示“好”或者伸出手掌向下按表示“冷靜”———也是在人們說謊時比較容易出現的。
自適型手勢———碰觸鼻子、頭發或自己身體的其它部分———說謊時會比說真話時減少15%~20%。
此外,說謊者用手指指人的情況也比講真話的時候少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