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大學(xué)一名學(xué)生:我是一名長得丑又自卑的女孩子。上大學(xué)后,宿舍的人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她們。我沒什么朋友,也沒什么特長,身體也不太好。但我喜歡陽光照在臉上,喜歡小動物,喜歡一個人靜悄悄地活著,我喜歡一個人獨來獨往。可是,上大一時我許多科目考試都不及格,補考要交很多的錢,我是不是很差勁啊?
中國心理健康協(xié)會會員、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長得丑”、“沒有特長”、“別人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她們”……這一連串的“貶義詞”構(gòu)成了你對自我和你與他人關(guān)系的評價。
別這樣定義自己和他人。人對自己和他人的概念與人的行為模式會構(gòu)成相互強化的反饋圈,那就是積極(消極)的概念帶來的積極(消極)的行為,而積極(消極)行為又會進一步鞏固積極(消極)的概念,因此若不改變你的概念,可能不僅僅是補考的問題。
你也許會說了:“我身上有那么多缺點,這確確實實是客觀存在的,你說我怎能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呢?依我看,你并非像你所描述的那樣糟糕,比如你喜歡陽光照在臉上,喜歡小動物,這既說明你是善良的,也說明你是心存光明和希望的。因此,這里有一個看待事物的角度問題。假如你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也能看到別人的長處和好處,對自己就容易建立信心,你對他人就容易有友好親善的行為。反之,如果你專盯著自己和他人的消極面看,甚至把本該算為優(yōu)點的東西也當(dāng)成了缺點,那么你肯定活得壓抑、活得卑微、活得沒勁。
自卑者專盯著自己和周邊消極的東西,以為這就是全部現(xiàn)實,然后又花相當(dāng)大的勇氣使自己相信:“由于這些現(xiàn)實,所以我什么都不行,也不會有人喜歡我。”現(xiàn)在,是你該對這種觀念說“NO”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