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莉是個工作狂,做事精細,追求完美。因為這些優點,她很快得到上司認可,并獲得了提升。到了更高的工作崗位后,曉莉立即設定了更高的目標,全力投入了工作。可是大半年下來,曉莉領導的團隊業績卻不盡如人意,下屬們也多有怨言。原來,曉莉提升之后,將對自己的高標準嚴要求施加到下屬身上,要求他們做事要考慮周全、沒有差錯。在幾次發現下屬達不到她的要求后,曉莉開始事無巨細地親自過問,一再檢查。有時覺得檢查麻煩,干脆自己做,下屬的積極性因此大受影響。時間一長,曉莉也不堪重負,于是主動來尋求心理顧問的幫助。
從曉莉的性格來看,她有典型的完美主義傾向,不能忍受自己或他人處在一種不完美的狀態。在沒有提升之前,由于工作壓力不大,也不需要太多的協作,這樣的性格幫助她將很多事情做得很漂亮。但當獲得提升之后,工作量開始加大,需要更多地指導他人工作的時候,她不再有充足的時間完全按自己的標準做每一件事了,于是,強烈的不安全感產生了。她越來越希望控制所有的工作,越來越不肯放權。因為這種性格的人只有在了解和控制每個細節的情況下,才會放心。但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她又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于是出現了惡性循環。她逐漸失去了快樂。
這是因為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只有在達到完美目標的一剎那是滿足的,而在整個過程中始終是充滿焦慮的。達到目標后,立即又會有新的目標出現,于是新的不滿足又產生了。這使得她們的快樂非常短暫。而且由于挑剔,周圍的人會感到不舒服,影響他們的情緒和工作滿足感。
對曉莉來說,首先要學習如何接納自己和他人不完美的狀態。當然這種接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學會的。她可以從小事情開始練習。例如,她以前經常會在心里對自己說“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應該”是一個絕對化、命令式的詞,如果做不到,勢必意味著失敗。心理咨詢顧問便要求她學習將“應該”換成“希望”,“我希望這樣,我希望那樣”,“希望”如果實現不了,不會導致絕對化的否定。一詞之差,心理感覺截然不同。經常照這個方法訓練,就能逐漸接受自己、認可自己、欣賞自己,獲得真實、長久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