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閨蜜聊天,這個時候有的閨蜜會選擇跟你聊聊,而有的閨蜜則選擇會跟你分享心靈雞湯,但是,心靈雞湯卻不是特別的管用,到底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這個問題做了解。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痛苦和糾結。比如和男朋友因為婚禮吵架了,最常做的就是跟身邊人傾訴。除了傾聽,還有一個隱含的要求,就是在發出求助信號: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有些閨蜜會安慰你,讓你換個角度看問題。比如男朋友平時對你也很好啊,忍一忍吧。有些閨蜜會告訴你,問題不是單方面造成的,在這件事上,男朋友有不對,你也有不對。
短時間內,前者的話語,就像心靈雞湯,一瞬間可以讓你心情變好,后者讓你感覺冰冷。實際上呢?前者只是做一個轉移焦點的動作,后者卻是在幫你分析問題,理清彼此的責任義務。
什么是心靈雞湯
如果要追溯心靈雞湯的歷史,恐怕要從1993年由杰克•坎菲爾與馬克•漢森與共同負責出版和發行的《心靈雞湯》這個系列的書講起。
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雞湯文,總體而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試圖通過一個或幾個故事試圖得出一個人生感悟。他們的目的,用現在的話說,是由情緒上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讓你每天都活在正能量中。
表面上看來,你會覺得心靈雞湯是一種非常棒的文體,這是為什么大多數人都喜愛這種東西的原因:因為他們覺得,無論如何,他的結果是好的,帶給了人滿滿的正能量。
心靈雞湯式的安慰有用嗎
心靈雞湯所面對的這些人群,都在扮演著迷茫、需要希望、感情脆弱的社會角色,人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比任何階段都需要關懷和愛。
然而,他們的失落、迷茫和脆弱并不是毫無緣由的,是因為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問題。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需要的是冷靜與理性,有了這些他們才能直面問題、解決問題。而雞湯的目的不在于解決問題,而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使人的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這正是雞湯的荒謬所在。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整理出來的關于心靈雞湯的相關問題內容,如果說你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心靈雞湯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那么,在生活當中就一定要選擇在閨蜜比較理性的時候來為其分享心靈雞湯,這樣才能夠達到規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