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份工作,他選擇做了別人的“替身丈夫”,這個選擇使他失去了真正的愛情,心理的扭曲讓他備受煎熬。
歷經挫折落魄男兒抵押婚姻舍身成“仁”
田峰出生于廣西邕寧縣百濟鄉,是家中的長子。走出校門后他決定在深圳闖出一片天
地,結果在求職路上被碰得鼻青臉腫,奔波一個多月仍在街頭徘徊。而就在他借酒澆愁時,“好運”卻降臨到他身上。
2002年5月上旬,堂兄田浩駕駛一輛桑塔那轎車開到他家門口。42歲的堂兄現任邕寧縣一家公司的總裁,手下掌管多家子公司,他說:“我下屬的一家子公司正缺一位倉庫保管員,待遇不錯,這個機會就留給你吧。”田峰一聽興奮得幾乎要跳起來。
“不過,你得幫大哥一個忙。”田浩突然話鋒一轉:“你必須馬上結婚!”田峰笑著說:“大哥,我連女朋友都沒有,跟誰結婚啊?”
田浩解釋說,“我有一個朋友在外面有個情人,現在已經懷孕數月。為了給私生子上戶口,只好找個臨時爸爸。我不好意思推脫,就想請弟弟幫忙。分娩后,你可以馬上離婚,不會影響你的。”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田峰覺得既然是短暫的“替身丈夫”,那就成人之美,答應了這門“親事”。
一個月后,田峰終于見到了神秘的“二奶”。只見她20出頭,一頭飄逸的長發,嫵媚動人。直到走進結婚登記處,他才知道結婚對象名叫潘冬妮。
當兩人手捧紅色燙金的《結婚證》親昵地走出民政局后,潘冬妮沖田峰莞爾一笑:“對不起,今夜我恐怕不能和你進洞房,你堂兄沒給你講清楚嗎?”然后一甩秀發飄然而去。做了兩個多小時新郎的田峰呆呆地站在那兒,發現不遠處堂哥那輛桑塔那正恭候著自己的“新娘”。
此后,田峰再也沒見過“新娘”,他把《結婚證》扔在抽屜里,甚至忘了“妻子”的名字。
泥潭掙扎“替身丈夫”為“婚姻”失去真愛
田峰有了工作,他變得自信起來。不久,一個叫楊燦的白領麗人闖進了他的生活。楊燦是邕寧縣一家公司的辦公室文員,比田峰大3歲。聲音甜美,能歌善舞。兩人一見鐘情,很快便愛得難舍難分。
3個月后,楊燦懷了田峰的孩子,她希望能與田峰快些結婚。丈母娘知道后還給他們選了良辰吉日。這讓田峰慌了手腳,情急之下,田峰找到堂兄委婉地說:“那個孩子已經上了戶口,我倆是不是可以離婚了?”
“不行!”堂兄講述了“情人”潘冬妮的真實身份:原來潘冬妮并非什么朋友的情人,而是堂兄田浩的女人。2000年5月他們第一個私生女出生,至今沒有上戶口。潘冬妮再次懷孕后要求田浩這次無論如何要想辦法給孩子一個“身份”。田浩這才想出借婚姻的“殼”給私生子以“合法身份”的辦法,并選擇堂弟做了“替身丈夫”。
那晚,田峰像只無頭蒼蠅在街頭跌跌撞撞,他想不到衣冠楚楚的堂兄會為了自己享樂而將自己卷入“典當婚姻”的泥潭。心煩意亂的田峰一個人在酒吧灌得酩酊大醉,東倒西歪地向女友宿舍走去。也許酒后吐真言,田峰將自己的“婚姻狀況”和目前的處境苦惱一吐腦兒向楊燦作了招供。盡管田峰跪在地上聲淚俱下地檢討認錯,仍沒有消除女友的恨意。楊燦撕毀了剛剛寫好的婚禮請柬,第二天一個人含淚到醫院打掉了胎兒,帶著傷痕累累的身心逃出了田峰的視線。
血本無歸噩夢醒來一場空
失去女友的田峰開始意志消沉,無心工作,每天不斷尋找女友然后以酒消愁。讓田峰沒想到的是,潘冬妮在一天夜里輕輕敲開了田峰的宿舍。自從領取結婚證后,“妻子”還是第一次走進“家門”。潘冬妮哄睡孩子后,親自下廚給田峰做了幾道菜做夜宵,并陪他一邊喝酒一邊聊天,令田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那晚,潘冬妮娓娓敘來,談自己成長經歷,談一個女孩出來打工的艱辛,還把用生孩子的辦法“套牢”情夫田浩的“生存策略”和盤托出。“其實我錯了,這種愚笨的辦法根本套不住他,”潘冬妮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我也是個女人啊!我害怕孤獨,有時甚至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哪兒才是我的歸宿啊?”
臉頰泛紅的潘冬妮突然撲倒在田峰懷里,叫了一聲“老公”,便緊緊地摟著他哭了起來。一股熱血在全身翻涌,兩人滾到了床上……一夜情之后,田峰變得忐忑不安起來。他感到酒后“紅杏出強”對不起深愛自己的楊燦。但他卻無法拒絕一個成熟少婦的眼淚。
后來田峰聽說,原來是自己的堂嫂將一封署名舉報信送到當地紀檢、公安和檢察機關,舉報邕寧縣某公司總裁田浩“重婚”。田浩是在聞聽老婆告狀的訊息后,才派“情人”連夜勾引堂弟,并請求他一定要“頂住”。
2004年5月20日,邕寧縣檢察院辦案人員找到田峰核實。經過dna鑒定:潘冬妮的兩個孩子和“替身父親”根本沾不上邊,而與田浩的基因卻完全吻合。2005年6月,田浩被紀檢監察機關“雙規”。
田峰終于恢復了自由之身,從這場“典當婚姻”走了出來。但是這起“案中案”的曝光卻讓“替身丈夫”田峰徹底聲敗名裂。一些人對這位高大英俊的大專畢業生靠“典當婚姻”換取一份工作的行為所不齒,人前背后的嘲笑令田峰無地自容。堂兄倒臺后,公司將田峰辭退,田峰又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活。而讓田峰后悔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失去了一段真正的感情,失去了一個深愛他的女人。
選愛情還是面包?這個單選題的答案總是讓人難以抉擇。但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一個選擇都有個底線:道德。一旦偏離了道德的底線,必將受到心靈的譴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