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抑郁癥,人們都不陌生,但是為什么會引發抑郁癥呢?下面是一些抑郁癥患者用日記記錄的內心世界的一點一滴。通過這些可以了解到一個人的情緒起伏是導致抑郁癥發生的主因。因此,想要健康快樂,首先需培養好情緒。
理想太遠
2012年1月20日
不久前,我被醫生診斷為輕度抑郁,這讓周圍很多人不解。在他們看來,我的生活似乎沒有什么缺陷,從小家庭條件優越殷實,生活學習環境良好,大學畢業后又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可事實是,無情的歲月,像篩子一樣把年少時的夢想篩得支離破碎。學著不喜歡的專業、做著很勉強的工作,我的心情一直反反復復,越來越消沉,甚至恐懼、迷茫,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許我消失了,世界會更美好……
點評:理想是生活的目標,本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但如果它在預期時間內沒有實現,內心的不平衡、委屈、痛苦就會紛紛而至。就像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所說:“一天不得滿足,人就要痛苦一天。”廣西心理學會會長等人針對大學生所做的一項研究也發現,“理想—現實”的差距,可能導致悲觀、自卑、敏感、自尊心過強等諸多心理問題,進而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欲望一旦產生,就會開始橫沖直撞,直到吞噬理智。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一方面,每個人都應當提醒自己“知足常樂”,從手中已經得到的東西里找快樂,比如擁有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體等。另一方面,當夢想與現實出現較大心理落差時,要盡快反省自己,找到短處、肯定長處,及時調整目標和方向。
責任太重
2012年2月5日
深夜,周圍一片寂靜,我卻怎么也睡不著,胸口就像壓著一塊大石頭,感覺就要窒息了。仔細想想,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上學時,家人成天強調“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工作了,父母每次打電話都要交代“要上進、給家里爭光”;結婚后,妻子不斷說著“5年內換套大房子”……這些溫柔的囑托,就像重重的大山一直壓著我,讓我透不過氣。快樂似乎已經是很久之前的記憶了。
點評:“為什么每一片落葉都是趴著,因為傷感太重;為什么恐龍最后滅絕,那是因為受不了生命的重。因為生命很重,所以我們的生活要輕。”——這樣一句在網絡上廣為流行的話,道出了無數人的心聲。升學壓力、工作競爭、經濟負擔等,生命中各種不得不承受之“重”,讓我們的心靈疲憊不堪,稍不注意,就會被擊垮。
面對如此沉重的包袱,有必要學會慢節奏、輕生活。第一,給生活做“減法”。放棄對物質的過分追求,對名利的過度看重。第二,適當“服服軟”。再強的人也要學會示弱,壓力太大時,有必要讓家人知道你累了,需要理解和安慰。第三,留些時間給自己。有時要適當“瀟灑”一回,把責任、負擔暫時放到一邊,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書、散步等,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