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焦慮型
表現:年輕一族,為了更好地證明自己,工作非常努力。到了節假日,不但24小時開機,還把大量工作帶回家做。有時因為放心不下,還得到單位加班,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專家認為,這種休閑病類型緣于過分焦慮,“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把工作生活混為一談,再把工作中的情緒帶進生活,造成家庭矛盾,就得不償失了。”
突擊健身型
表現:很多白領喜歡周末約上三五好友去打球,放長假了則背上行囊走進深山去玩“穿越”。初衷是好的,可平時沒時間鍛煉,猛地一下練過頭了,也會出現問題。
專家說,運動需要本著持之以恒、循序漸進、個體化的原則,如果平時不運動,放假了攢到一塊運動,一是效果不好,二來容易發生扭傷、拉傷等意外。健身最好一周3—4次,集中鍛煉的方法不可取。
瘋狂娛樂型
表現:一到節假日,難免就會和一群好友通宵達旦地打麻將、K歌、宵夜,一到周一上班的時候就渾身不對勁。
專家說,像這樣,放假一玩起來就沒節制,不顧身體是否能夠承受。有的老人不顧年紀,非要和年輕人較勁,外出游玩時不注意,輕的傷筋動骨,重的引發心梗、腦梗。
睡眠顛倒型
根據最近的調查,大多數國人的休閑時間都是在看電視和上網中度過的,用一位網友的話說,就是“晚上不睡,天亮躺倒,起床就上網,一上一整天”。有的年輕人喜歡“夜生活”,大晚上拉幫結伙去唱卡拉OK、泡酒吧、逛夜店,天亮才回家。等上班了,再趴在辦公桌上“倒時差”,一天昏昏沉沉。
專家說,不要把休閑當作另一種必須完成的工作,休閑娛樂不能盲目跟風、隨大流,要結合個人喜好,找到真心喜愛、得心應手的方式,那才是最健康的。
計劃不周型
還有一類人就像勤勞的“小蜜蜂”,白天工作做不完,晚上接著干,有時還得通宵達旦,其實很多工作都是無用功,“窮忙”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計劃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