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多次重復無意義行為
手機24小時不離身,盡管開著鈴聲,但每隔幾分鐘就要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唯恐漏掉了短信、電話;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網頁幾秒鐘刷新一次,不放過任何一點更新;經常毫無原因地重復同樣的話語幾次;反復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長時間……這些強迫行為已經在越來越多的人身上出現。
心理專家認為,隨著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不少都市白領都患上了“強迫癥”,特別是管理階層人士,做事力求 完美 ,有時表現過度,會出現強迫行為。而且強迫癥狀已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大多數人沒有感覺到而已。
白領壓力大 易致強迫行為出現
根據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學專家們發現,“強迫癥”患者在性格上有一些共同特征:性格相對較內向,甚至自閉;自制能力差,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復思想,事后不斷嘀咕并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等。像那種總是懷疑沒鎖門的患者,就是典型的不自信。
由于在有強迫行為的人群中,追求完美的白領精英和大學生相對較多,不少專家形容其為“時尚病”。專家認為,電視、電腦、手機、互聯網等各種現代化的通訊設備和傳播手段給人們帶來方便,也給職場人士帶來新的困擾,他們容易出現焦躁、恐慌,甚至頭暈、胸悶等癥狀。
專家指出,“鴨梨山大”的都市白領,尤其容易患信息焦慮癥、網絡綜合征、手機強迫癥,這些“時尚病”是社會進步的一種代價。
全球3000萬人患“完美強迫癥”
據統計,近年來,咨詢強迫行為的人群逐年上升,在上海、北京、廣州等競爭壓力大的城市尤其多見,男女比例約為6:4。這些人的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分嚴格,長期處于緊張和焦慮狀態。
瑞金醫院臨床心理科林國珍教授說,有些大學生在看書時,只翻到某一頁,反復地看,就怕這一頁的知識沒吸收進去;進寢室時,一定要左腳進門;有些教師改試卷時,會反復核對答案,生怕批錯了考卷。“一些和數字、符號等打交道的職業人群,也特別容易出現強迫癥狀,比如會計、銀行職員等。”
據了解,強迫癥不僅是普通人的“專利”,一些名人也常常會有強迫行為。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不久前自曝患有強迫癥,他對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條。只要閑下來,他就會一遍遍地擺放家中的飲料、衣服和雜志等,直至達到自己心中完美的格局才會停止。據統計,全球有超過3000萬人罹患這種“完美強迫癥”,其中有不少像貝克漢姆那樣的成功人士。
如何自我減輕強迫癥狀?
心理專家建議,有強迫行為者要加強與外界和他人的溝通,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和觀念中,要有意識地強迫自己不要懷疑自己。對那些有強迫行為,但還不構成心理疾病的人,心理醫生提供了幾種自我減輕癥狀的方法:
1、心理暗示
比如懷疑車門沒鎖好,在第一次鎖好車門后,站在車子旁,心里反復告誡自己:“我已經鎖好車門了,現在轉身離開,沒事!”如此這樣反復念叨幾遍,并堅持這樣做下去。
2、紙條提醒
在辦公桌醒目位置貼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已經做得很棒了!很好了!”提醒自己不要事事太過追求完美。
3、自我統計
做一個統計表格,查看自己一天下來,在哪些方面有重復強迫行為,記錄重復的次數。同時,給自己設立目標,要求自己逐漸減少強迫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