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說他和女朋友認識快兩年了,同居也有半年了,“我們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是這段時間里,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厭惡婚姻的人。我們都屬于這個城市的過客,房子對我們來說只是個暫時的住所,從來沒想過房子會成為我們的絆腳石。
其實,她也不是很贊成買房的,可丈母娘發話了,說我們兩個是時候結婚了,不過得先買房,還不能是二手的。不得已只能向朋友們借錢買房,房子買了然后 又要裝修,盡管房子不大,但新房畢竟會有些親朋好友要來看一看,所以我們就希望把新房布置得好一些,溫馨一些。沒想到麻煩也就來了,為了買家具和裝飾的東 西、以及房間的裝潢和布置,我們三天兩頭的吵架,現在裝修還沒有結束,可我們已經吵的快分手了,真不知道還能不能結成婚……”
專家分析
“恐婚癥”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現在的年輕人多是獨生子女,一直以來都是習慣接受別人的關懷,自己并不擅長照顧別人和承擔一些責 任。當他們想到建立一個家庭需要夫妻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還要處理好與另一方家人的關系,面臨新環境和新關系,聽到周圍的人講一些婚姻生活負面的東西時, 就會產生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后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面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 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愿獨身,也不愿意“受罪”。
其實有了這種情緒的人也千萬不要緊張。謹慎對待婚姻的想法是對的,但因為謹慎而放棄婚姻是不可取的。結婚并且能幸福生活一生的人有很多,如果你不去 嘗試,怎么能體會到婚姻帶來的快樂呢?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為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 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