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過分追求美麗的體型和外貌,這就是一種病態的表現了。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為了追求外在美,甚至不惜各種手段,利用金錢去做整形手術。當然,其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可是這背后隱藏的確實女性一種病態的愛美心理。
我們的外貌是面向外界的一個招牌,誠然,外貌漂亮的人容易受到大家的關注。但是,對于這種天生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太過于關注,我們都是普通人,如果深陷外貌的美丑不能自拔,受傷害的還是自己。
心理健康:過度關注體貌是一種病
在他人看來,駝峰鼻、過濃的眉毛、不夠健美的肌肉或是其他自認的缺陷頂多讓那個人看上去不起眼罷了。但是對BDD患者來說,他們眼中那些奇丑無比或是不夠完美的身體特征是天大的事情,他們會為此長時間煩惱和痛苦。
臨床心理學家、心理學教科書《變態心理學》作者之一羅賓·羅森堡說:“BDD患者會對他們自以為的缺陷耿耿于懷,并且會花大量時間去設法掩飾,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生活得相當不自在,成天在想這些事情。”
羅森堡說:“他們會對壓根沒人注意的地方三番五次整容;當然,最后終于有人注意到了,因為反復整容讓他們的容貌變得很奇怪。”
雖然“流行樂之王”邁克爾·杰克遜沒有被公開診斷患有BDD,但他被視為這種疾病的典型。杰克遜五官的變形,包括頦裂和縮窄的鼻子,是整容過度的證據。
羅森堡說,只有對體貌持續關注到極端的地步才算是患有BDD。有些女性出門前會換好幾套衣服,有的男性會花時間梳一個遮住禿頂的發型,這都不算是病態。她說,同樣,從一定程度上講,決定整容也未必是病態行為。
要診斷一個人患有BDD,此人必須認為自身的某個部位有嚴重“缺陷”(哪怕實際上只是很小的“缺陷”)。此外,此人的這種想法還必須給自身帶來極大的困擾,并且影響到正常生活。比如,某個人因為長了一顆青春痘就絕不踏出家門,那心理健康專家就可能會據此判斷這個人是否患有BDD了。
不要做自戀的“水仙花”
想要徹底解決這些心理問題,需要你從三件事做起:
1.每天發現3個你欣賞的人,持之以恒,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出去;
2.客觀評價自我,接納自己的“普通人”身份;
3.記錄自己每天照鏡子所用的時間和頻率,嘗試令其逐漸縮減,并且適時獎勵自己的進步。
任何一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瑕的,所以我們需要在看到自己美的一面的時候也應該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應該學會欣賞別人的美,這樣你的生活才會和諧、完美。
其實,小編要從新再提一句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最美的還是心靈美”,如果外表再漂亮,卻有著一顆斤斤計較、狹隘陰暗的心,生活怎樣都不會變的美好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