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拖延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完美主義者,為了證明自己足夠優秀,他們力求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a. 平庸是被輕蔑的。
b. 優秀不用努力。
c. 一切都自己來。
d. 總有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
e. 我無法忍受失去。
f. 要么全部要么沒有。
4. 未來折扣
行為經濟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都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當一個目標其時間設定在很遠的將來,那么它就會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從而使這件事看上去沒有它實際上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時間很近的目標則感覺上去更為清晰而緊迫。因此,人們往往會急于去做即時的事情,而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這被稱作“未來折扣”。
5. 家庭傾向
拖延者一共有五個基本的家庭傾向,這五個傾向和與之相伴隨的內心恐懼是形成拖延的心理原因,它們是:施壓、懷疑、控制、依附和疏遠。
6. 拖延的行為模式
拖延是一種行為模式,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驗三者交織在一起形成的。而做出改變和學會一種新的行為模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7. 改變拖延的武器
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標應該能夠被分解為幾個小步驟,第一步能夠在五分鐘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