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找工作難不難?其實說實話,難也難,不難也不難,但是有些明明就是全國重點本科畢業的學生,拿著分量這么重的學歷,為什么還是找不到工作呢?難道說,學歷不值錢了?前不久,網上有一則《清華碩士找工作因“學歷斷檔”遭歧視》的報道,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
皇帝女兒也愁嫁!
雖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然而在招聘季,身為清華碩士的張仲棟卻屢屢碰壁。面對記者采訪,他頗顯無奈,“好幾次在終面時,招聘單位都會直言更青睞本碩都是‘985’‘211’的求職者”。
本科畢業于西北某普通高校的張仲棟在工作兩年后考取了清華碩士,本以為走上人生坦途,沒想到卻在畢業時屢遭為難。告訴記者,“有些招聘單位明確表示要本碩都是‘985’‘211’,有些則會在我過了好幾關到達終面時才告訴我對本科學歷也有要求。”
他說,“開始我也很惱怒,質問過相關人員。但別人也有自己的道理,他們說有些規定是隱性的,只因為我是清華的所以給了筆試、面試機會,但在考核過程中并沒有發現我比其他人強。”
談起求職路上的酸甜苦辣,張仲棟說,“剛考入清華時肯定特別興奮,覺得自己‘逆襲’了,但現在發現自己和土著(指本科就在本校就讀的學生)相比確實有著不小差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聘主管告訴記者,“專門有個描述張仲棟這種現象的名詞叫‘學歷斷檔’,即指本科畢業后重新上研的學生,也包括那些從非名?既朊U。”
廢除“985”“211”? 網友觀點嚴重分化
近日,有關教育部將廢除“985”“211”稱謂的消息在網上炒得火熱。雖然已被辟謠,但網民對這一話題的熱切關注不禁讓人深思。說到“985”和“211”,就永遠無法避開學生這一利益相關群體。在網絡上,輿論也呈現兩極分化狀態:有人認為“985”“211”高校的硬性設置十分不科學,強烈建議廢除;而另一方則認為存在即合理,不要瞎折騰試圖廢除。
非“985”“211”高校的王澤磊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并非“211”“985”高校畢業,但是他當年的高考成績遠超某些“211”“985”高校分數線。
他說:“我不覺得我們比那些‘985’‘211’高校學生差。而且現在找工作時很多招聘單位明著暗著要求‘985’‘211’高校學生,這是對我們的歧視。”
某重點高校學生唐蕾則不同意這種看法,她說,“‘985’‘211’首先是一項國家宏觀政策,對于落后地區和農林類等高校的傾斜就是教育公平的體現,而且從大的范圍講,‘985’‘211’高校學生高考成績總體還是超過普通高校的。”
其實,小編倒是認為,學歷只能說明一個人的一部分,關鍵還是看工作能力。用人單位不能僅僅因為一個學歷,就斷定這個人是或不是人才,要給大學生一個就業機會,在實踐中考驗一個人的實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