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全年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含周末)共114天,一個不小的一個數(shù)目,這意味著大部分工作的中國人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時間完全是在閑暇中度過,這段時間想怎么休閑就怎么休閑。然而,一項調(diào)查顯示,超過半數(shù)的人都把“睡覺、看電視、做家務、逛街”作為周末主要的休閑活動。31歲的德國人奧利弗認為,中國人缺乏的不是休閑時間,而是休閑文化。
調(diào)查對比:鮮艷的時間“單調(diào)”的外衣
在中國,雖然大部分人都認可“周末的主要意義在于休閑娛樂”,但是75%的受訪公眾都對周末生活表現(xiàn)出“不好不壞、平平淡淡”的感覺,60%的人在談及業(yè)余生活的質(zhì)量時,也流露著“一般”的態(tài)度。本是充滿了自由新鮮色彩的業(yè)余時段被罩上了“單調(diào)”的外衣。
◆攀比成風,不重內(nèi)容
31歲的奧利弗是德國麥肯錫顧問公司的高級顧問。由于工作關(guān)系,他每年有1個多月的時間在中國度過。雖然時間不長,但對于中國老百姓的休閑方式,他可以如數(shù)家珍,如卡拉OK、請客、打牌等。
不過,在他的眼中,很多人的休閑方式可以說“休得越貴族感覺越好,閑得越流行越快樂”。特別是一些經(jīng)濟實力還不強的年輕人,往往不管自己的實際情況及興趣愛好,今天流行打高爾夫球,節(jié)衣縮食幾天也要帶上朋友去打上幾桿;明天流行蹦極,就算有恐高癥,也要爭著去出一回風頭。
奧利弗覺得,中國有很多高雅的休閑方式,如琴棋書畫、觀花養(yǎng)魚等。在休閑中,如果人們也能選擇靜態(tài)的休閑,會使自己平日緊張繁忙的生活多一個緩解的空間,多一片思考的天地。
◆國人的周末睡呆了
睡個懶覺,起來后收拾收拾屋子,中午去父母家吃頓飯,回家繼續(xù)睡覺,吃完晚飯后看看電視,周末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周日也差不多:打掃衛(wèi)生,去超市采購,偶爾時間充裕再去逛逛街。
張先生是一名律師,他的周末就是在這樣的平淡中度過的。“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他告訴記者,“對我而言,周末不過就是休息和陪伴父母。”而對于爬山、健身、逛公園這樣的休閑方式,張先生連連搖頭,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應付”這些。
張先生這種過周末的方式,在國人中不算少見。“工作忙碌、壓力大”是不少人無法享受休閑生活的最大原因。在4493名參與調(diào)查的公眾中,60%的被訪者一提到周末,反應出來的就是“單調(diào)乏味、無所事事”或者“好好休息、補充睡眠”。
◆注重吃喝,缺乏鍛煉
在杭州一家中法合資企業(yè)擔任業(yè)務總監(jiān)的法國人貝拉,對杭州的印象很不錯。在中國,她最喜歡的休閑活動,就是清晨或晚間在西子湖畔慢跑。
貝拉認為,很多中國人的休閑方式太注重吃喝。一些節(jié)日和朋友的聚會成了吃喝的代名詞,每家的餐桌上都堆滿了肉、蛋、雞、鴨、魚等食品。親朋好友間還要頻頻敬酒、斗酒。為了使對方多喝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這樣,吃飯時的閑聊就少了,減少了增進感情的交流。
同時,她觀察到,很多人一放假便沒日沒夜地打牌、上網(wǎng)聊天、看電視等。所以,有的醫(yī)院一到星期一,吃壞肚子、玩壞身子的病人便格外多,醫(yī)生們不得不為這些病人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假日綜合征”患者。
◆度假仍然“難得清閑”
意大利每年最長的假期是在夏天的八月份,在基督教的圣母升天節(jié)(Ferragosto)前后。這個時候的意大利除了少數(shù)輪休的人在工作,大部分人都幸福地逃出城市去鄉(xiāng)村和海邊度假去了,比如羅馬就一下子成了一座空城。
相反,很多中國人卻在休閑時把自己安排得很忙,失去了休閑本身的意義。中國人不像羅馬人那樣想的開,一到假期便鎖了家門,攜了妻眷,關(guān)了手機,留下一座空城,蕭蕭灑灑地去度假。中國人即使在度假也還是想著工作,好像社會缺了他們經(jīng)濟便不會發(fā)展,在飯桌上用手機交代工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旅游遠了怕這邊出了什么事情飛不回來,近了又覺得像在臥室散步,毫無情趣。
◆公共文化休閑場所還是太少
在柏林,僅博物館就有180多座,圖書館也有200多家。而在中國,這樣的公共文化休閑場所還是太少。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也反映了這一點:在問到公眾喜歡在什么樣的地方打發(fā)業(yè)余時間時,35%的人選擇了“家里”,還有14%的人選擇了“商店”。
除了工作壓力大,休閑場所不足等因素之外,國人休閑方式單一也是造成業(yè)余時間枯燥緊張的原因之一。調(diào)查顯示,34%的人選擇看電影作為放松休閑的方式,20%的人閑下來去唱唱卡拉OK。但與此同時,93%的人承認自己平時根本不聽音樂會或看話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