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金九銀十,對于職場人來說,人們比盼望過年過節還期待,過年過節只是得到更好的休息,而金九銀十,如果機會適當,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提升,職位提升、薪酬提升。在物價和股票都上升的時候,哪個人又不希望提職加薪,上升一回?那么,怎樣利用本輪行情,成功提升?是“跳槽”,還是“臥槽”?
案例1:“跳槽”為了求得發展
林英做文員將近兩年了,可是工資、職位都是原地踏步,濤聲依舊。今年3月,來到宏威做職業規劃,咨詢師根據各項測評指標+學歷、經歷、能力、性格、愛好、特長等,結合市場、行業、職位信息,進行10項分析,然后全體專家團隊會診,給她的定位是總經理助理轉人力資源管理,并對這兩個職位進行了全方位的輔導,在3月末,林英順利的拿到了總經理助理職位。原計劃是一年后轉為人力資源管理,讓林英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留意和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業務。可是今年8月,在對職場的觀察分析中,發現人力資源職位需求陡然上升,立刻通知林英抓住機會,及時起跳。果然,8月末的數據統計中,人力資源成為一枝獨秀,而林英在此輪行情中,拿到了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職位,薪水自然也得到提升,而且,提前半年上到職業規劃的下一個臺階。
專家分析:
高薪是許多人的追求目標,因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不盼望日子過的好些,生活質量高些?但是,在辛苦勞累中工作,不高的薪水卻像馬拉松賽跑,沒完沒了,沒有盼頭。好容易盼來了金九銀十,抓住機會使薪資上一個臺階,是職場人趕潮的好機會。那么謀求高薪都有哪些正確的途徑呢?怎樣才能在求薪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跳槽”,是職場人常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但是“跳槽”需要平時對行業、職位等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當機會來到,才能抓住。而且要謹慎行事,得當處理,“跳槽”是職業軌跡曲線的拐點,常常從此就有個新的起點,在拐點處是向上遞增提升、平臺整理,還是向下遞減下滑,這個拐點處就是“分水嶺”。所以,“跳槽”之前有幾個環節必不可少:
一、了解:了解市場行情、了解行業狀況、了解地域情況、了解企業經營、了解待求職位、了解老板心情、了解自己能力;
二、選擇:選擇方向、選擇行業、選擇企業、選擇職位、選擇時機,選擇老板、選擇主管、選擇環境、選擇同事;
三、準備:思想準備、簡歷準備、面試準備、吃苦準備、適應準備、心理準備、充電準備、生活準備。
“跳槽”選擇適當、準備充分,將為“跳槽”成功打下基礎,而且還要時機得當,如果還在盲目中,沒有準備好,那可千 萬不要冒險而為。
案例2:“臥槽”也要穩操勝券
邵雷是一年前職業規劃后調到現在這個公司做人力資源的,自從做了職業規劃,心態很好,一直按照自己的努力方向,工作做的很好,公司有了準備給他加薪的信息。但八月以來,因為公司的一個地區經理為人比較固執和偏激,所以,有幾個部門主管在八、九月份利用機會“跳槽”了,一時間,公司刮起了“跳槽”風,一些員工也紛紛起跳離開公司,正好人力資源職位不少,邵雷的心也活了起來。可是當與職業顧問聯系后,職業顧問建議他“反其道而行之”,因為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可與公司領導溝通一下,如果有可能,采用“臥槽”的方法,先“檢”個部門經理做一段,提升一下自己,給自己一個積累經理工作經驗的機會,以后再“跳槽”的時候就是應聘經理職位了,但是需要的穩操勝券,在大家忙于“跳槽”的時機,抓緊充電,把人力資源經理職位的各類要求,重新理清,了解、掌握。因為做好了相關準備,在與公司溝通后,邵雷坐上了人力資源經理的職位。
專家分析:
“跳槽”和“臥槽”,究竟哪個更適合發展,常常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正方認為,當你在一個公司做上一至兩年,對職位的了解、技術的掌握,基本成熟或向前邁了一大步,能力提高了,老板的薪酬卻沒有提升的意思,就應該自己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用“跳槽”來躍上一個臺階;反方則認為,“跳槽”是給自己一次“清零”,把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業績通通清掉了,一切需要從零開始,“跳槽”的結果是使職業缺少連貫性,對個人長期發展有害無利。而且“跳槽”是要冒風險的,一次失敗的“跳槽”也能讓你“前功盡棄”“一厥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