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領導科學的角度,在一個領導體系中,上級和下級是指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二者構成整個領導體系的主體,是在特定的領導環境中,完成特定領導目標的最能動的因素。所以,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即上級與下級之間矛盾解決的成功與否,影響著整個領導目標的實現,影響著整個領導體系領導績效高低。所以,藝術地處理上級與下級的關系在整個領導體系中十分重要。
那么,上級如何把握與下級相處的藝術呢?
首先是“知”
孔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為上級,更應該如此。知,就是了解,掌握自己的下級。上級要了解下級的性格、特長、愛好、生活狀況等基本情況。這是上級與下級相處的前提和基礎,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先天遺傳不同,形成獨立與其他社會成員的個體。不了解下級的基本情況,無以用其所長,無以崗盡其責。了解下級的生活需要、心理需要、發展需要。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是存在于不同的需要層次之中的,人的需要影響人的行為。了解其生活需要,在生活困難時,上級要拉一把,幫助走出困境;了解其心理需要,在心理需要安慰時,要及時給予安慰,使下級永遠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了解其發展需要,就是給下級提供一個施展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
其次是“禮”
禮,就是禮遇下屬。
要尊重下屬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得到下級的擁護和支持,就必須尊重自己的下級。但作為領導而言,必須擯棄敬上易、敬下難的心理,充分認識到雖然在領導體系中下級處于從屬的被動的地位,但在真理面前和人格上,下級和上級是平等的,應該相互尊重。
要真誠相待
對下級在政治上要支持,工作中要配合,生活上要關心,讓下級有安全感;對自己授權的工作,要敢于為下級負責,敢于為下級承擔責任,當下級工作出現失誤時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要勇于把責任攬過來,給下級改正的機會,讓下級工作有依賴感;對和自己有不同觀點的下級,只要是對工作有利的,要鼓勵下級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反面意見;對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正視錯誤,勇敢糾正。
要處事公平
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下級與上級產生離心力機會最多的環節。這就要求上級在處理與下級關系時做到:一視同仁,不搞“圈子”、“帶子”,避免資歷、關系、感情產生的負效應;賞罰公平,當賞則賞,當罰則罰,避免有功不賞,有過不罰。使下級處于一種公平的工作競爭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