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歷年慣例,每年的四、五月是找工作的黃金時期,七、八月就會結束。但今年由于受非典影響,至9月還在持續增長,專業人士預計10月仍不會有很大回落,因而職場中最近有“金九銀十跳槽月”的季節性說法。據上海可銳職業顧問公司統計,9月份有34%的人希望跳槽,與去年同比增長了4%。在獵頭、跳槽、職業經理人這些新興詞語的背后,人才流動成為一種流行。大家都惟恐錯過了這輛開往“春天的地鐵”。
跳槽已成為今秋職業白領群中一個熱門的話題,并顯現出一個很重要的特點:跳槽人群覆蓋面非常廣,不僅有工作不久的年輕員工,工作年限在10年左右的職業經理人,也是樂此不疲。有的應屆畢業生一年不到竟換了5次工作單位,且每次都沒有超過試用期,成為典型的“職業跳槽者”。而在這跳槽熱中卻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大多數跳槽者其實都缺乏科學的判斷和理性的決定。
日前一項關于“跳槽”的專業調查顯示,跳過一到兩次槽的被訪者占調查人數總數的46.5%,跳槽3到5次的占43.7%,少數被訪者(9.8%)跳槽超過6次以上;且近2/3的被訪者表示:如果有可能,還會繼續跳槽。
上海信誠顧問有限公司的董事凌泓認為,造成現在“職業跳槽”的原因首先是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企業和員工兩方面都過多的追求財富。本來打破束縛人才的機制,鼓勵人才流動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現實當中,有的個人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受利益驅動,單純追逐高薪,這山望著那山高。還有一些應屆生較脆弱,社會也缺乏成功標準的引導,其實真正出色的人反而很少跳槽。
此外,今年特殊在于因為受非典影響,囤積了跳槽人群,按可銳職業顧問公司統計,既定跳槽者每月平均有8-12%,再加上出國留學因不能順利簽證的影響,出現如今的跳槽熱。
個人跳槽太多要付出代價
換種方式生活、調整工作空間、永不滿足現狀、勇敢地追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空間,是現代白領一族普遍的跳槽心態。不可否認,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發展,人才跳槽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或許在某些情況下,也許,跳槽固然是個機會但過于頻繁地更換單位或者工作,會不利于專業經驗和技能的積累。其實往往新工作所提供的薪水與自己的期望有較大的差距。
一位曾經多次跳槽的外企女職員警告說,新的老板,新的同事,一個全新的環境,是要下大工夫去適應的。而且往往要付出一定代價,特別是女性可能不得不晚育,或者是有小孩也沒有精力去管教。同時在激烈的勞動力就業市場中,就業者隨著年齡的增加自身卻在“貶值”。因此跳槽對人才的職業發展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但風險也是一樣,如果沒有事前對將進入的公司從業務到人際關系的充分了解,很可能連原有的一切都將付諸東流。
一位資深的人力資源經理說,一個人的簡歷中,一年內有跳槽經歷,我們會視為他的一個污點。除非他的工作經驗很出眾,他的工作經歷也很適合我們,但我們也仍會去側面了解他為什么會跳槽,是不是他自己有什么問題?而對于那些經歷平平,甚至越跳越差的人,我們絕對不會考慮。因此跳槽太過頻繁的人,往往得不償失。因為工作能力的培養,都要經過一個相對長的時間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經常跳槽轉行,往往容易成為萬金油,即什么都會一點,但什么都不精通、不專業,這樣哪家公司也無法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