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講究為人之道、修養和技巧,許多初入職場的人躊躇滿志卻遭當頭一棒。為何原因?以下將對“白領新人之九狂”進行一一評析。
“狂”癥狀一:名校名系,誰與爭鋒!
“狂”指數:★★★★
一般來說,即將踏入社會的莘莘學子意氣風發,四年的大學生活為他們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也打造了他們由內而外的“狂傲”。
然而,社會并不像學校那么簡單,你學歷再高、再有名校名系的背景,人家也未必買賬。
案例:小李大學畢業時適逢滬上一著名媒體招人,看看招聘的要求:本科以上學歷,相關專業,最好有一定的實踐經驗;想想自己的條件:上海名校中文系公認的才女,系學生會宣傳部長,組織過不少大型活動,還在一家期刊社做了近兩年的兼職,作品也發表了不少,她覺得這次招聘簡直就像是專門為她準備的。當她通過初試,懷著“舍我其誰”的豪氣去面試時,考場外的情形卻讓她倒吸一口涼氣:來參加這場錄取率為10:1面試的應聘者們個個都非等閑之輩,有新聞系研究生,有新聞作品十分豐厚的資深記者,在這些人中,小李感到自己的“狂氣”是多么可笑。
“狂”癥狀二:個性獨立,拒絕合作!
“狂”指數:★★★★
當今的大學生在家里都是備受呵護的獨苗,言談舉止間露出年少輕狂,可一到了社會上就顯得格格不入。說得時尚一些是“前衛”、“有個性”,其實是自以為是,不堪一擊。
案例:自信而內向的小王在大學畢業之前可以說是一帆風順,從幼兒園到上大學都是班里的“尖子”,父母在學習上幾乎沒怎么操心,他就順順當當地大學畢業,進入到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剛走入社會的小王依然自信自己是最棒的,當他看到領導將一些比較重要的設計交給他認為不如自己的同事時便感到心理很不平衡,對同事做出的設計總是不以為然,對其中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冷嘲熱諷,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時間一長,同事們對他意見很大,老總只好請他另謀高就。
“狂”癥狀三:越俎代庖,老板靠邊!
“狂”指數:★★★★
在企業里,有些人是什么棘手活兒都不愿意干,而一些“有為青年”又總喜歡越俎代庖。這種工作熱情應該鼓勵,但過了度,好事反而變壞事。
案例:小朱是學美術設計的,畢業后到一家雜志社做美編。編輯部人不多,主編是一個和藹的老太太,氣氛很融洽。但融洽歸融洽,主編卻是一個工作態度很認真的人,關于業務上的事一定事必躬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