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婚姻竟成了一些人爭相隱匿的“心結”。
“告訴你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我昨天才知道一個很要好的同事已經結婚兩年了。虧我對她那么好,真沒想到,竟然連結婚這么大的事,她都一直對我守口如瓶,太不夠意思了!”一位朋友在和記者聊天時憤然抱怨。
已婚女性卻悄悄將婚姻當作秘密隱藏起來。在公眾場合,她們刻意隱瞞自己的婚姻狀況,以“單身”的身份示人。她們藏起婚戒,從不在辦公室打親昵電話,總是一個人開車回家,熱衷于參加各種聚會,身邊亦不缺親密男友。如果你不知趣,很“三八”地問一句:“你是單身嗎?”對方的回答一般很巧妙——“你說呢?”這,就是職場“隱婚一族”。
為什么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天,婚姻竟然成了一些人爭相隱匿的“心結”?對此,一家大型私企的職員張小姐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現在的職場上有潛在的競爭法則,人們一旦貼上婚姻的標簽,競爭力往往大打折扣,所以一些已婚人士選擇了“隱婚”。“隱婚”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存策略。隱去已婚的身份,換來的是自由的空間、公平的機會、上司的青睞以及異性欣賞的目光。
為了應酬被迫“隱婚”
曾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的陳小姐是個北方女孩,漂亮、耿直、熱情,前年6月和男友領了結婚證。陳小姐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她的應酬比較多,再加上同事大多是單身貴族,所以常在一起聚會。婚前,她常常毫無顧忌地和朋友們happy到深夜才回家。可結婚以后,她每次外出應酬,老公都會打電話來勸她少喝酒或催她早點回家。每當這時候,同事們都覺得特別掃興。久而久之,公司里的許多應酬或聚會都把她排除在外。
都是結婚惹的禍!從那家廣告公司辭職后,陳小姐便跟老公商量,下次求職時,將“婚否”一欄填成“未婚”,并跟老公“約法三章”:不準到單位來找她;不準經常給她打電話;不準在她應酬的時候催她回家。
自從進了現在這家營銷公司以后,陳小姐便按照計劃做起了“隱婚族”。她從不跟同事談論自己的個人生活,上班時從不戴結婚戒指,在單位總是刻意跟未婚的女孩子們混在一起。豐富的經驗和聰明的頭腦讓陳小姐在工作中如魚得水,業績非常突出。
去年上半年,公司辦公室主任退休的時候,向總經理推薦陳小姐接任。總經理經過一番考評,認為陳小姐“年輕、有活力、沒有家庭負擔,是辦公室主任的合適人選”。嘗到了“隱婚”的甜頭,陳小姐再接再厲,打算繼續隱下去。今年在填寫職工登記表的時候,她在“婚否”欄里又一次填上了“未婚”。
“隱婚”折射職場歧視
在職場隱婚族中,女性的比例居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和陳小姐一樣出于無奈。記者調查發現,“無性別化”職業逐漸為人們所接受時,職場中依然存在著一種已婚歧視。有近37%的人因為擔心公開婚事會使自己失去老板或客戶的信任而甘做“隱婚族”。
事實上,也確實有些企業存在這樣的誤區,比如認為已婚的人容易封閉自己而不再追求進步,在工作上也不再表現得積極主動。尤其對于新婚不久的女員工,企業可能會更加謹慎,因為接下來她很可能就要請產假了。因此,企業常將需要熱情和活力的工作安排給負擔相對較輕的單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