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故事:籠子里養著五只猴子,然后在籠子中間掛一個香蕉。猴子因為喜歡吃香蕉,所以就爭著去夠,但是籠子上安裝的噴水器立即噴向所有猴子,如果有哪只猴子試圖去夠香蕉,則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濕的痛苦。后來,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動想夠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頓,到最后幾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過,大家一致認為夠香蕉就會帶來淋濕的后果。不能試圖去碰香蕉成為這個群體中的行為準則,當飼養員用一只新猴子換了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興趣地去夠香蕉的舉動被所有的猴子懲罰了,它莫名其妙地看著這個群體,不知道自己哪里錯了,當它有夠香蕉的舉動時就被暴打懲罰。飼養員逐一換掉了原來所有的猴子,但是新的猴群中每個猴子都因為試圖夠香蕉而被暴打過,從此,不能試圖去夠香蕉成為這個群體中的潛規則。
這個故事乍一看很有意思,但現實的工作當中,多少個這樣的故事在重演著。
某君新到一家公司,從入門的第一天起就下定決心好好干,一定要混出個人模狗樣來,信誓旦旦。進門的第一天,九點過后,同事們陸陸續續進來,一般的是遲十幾分鐘,有的遲近半個小時。中午吃飯一小時,一點二十分才有同事陸續從外面吃飯歸來。以電話行銷為主的部門幾乎聽不到打電話的聲音,每個人座在電腦前,MSN、QQ興致正濃,還有的看股票的走勢圖、網上小說,無形中給那位朋友很大影響。進公司第四天的下班后,好心的同事把公司的歷史、來龍去脈、人際關系等細枝末節給描繪了一番,令這位本來準備好好干的朋友“一下子掉到了井底”,新人沖天的干勁消失了大半,只好隨大流混吧,不知道公司和自己的前途在那里,跟著遲到和聊天,電話打多了,同事眼睛看著你,你總得和公司的整體氛圍相符吧,不能太離譜。
想起上海晨報和網上的新聞,說行人闖紅燈的行為。紅燈時只要前面的人站著等綠燈,后面的人會站在那里跟著等,但只要前面的行人闖了,后面的人自然跟著闖,不然嫌自己太傻了。后來交警出了罰款條例:行人闖紅燈,一群人闖時只罰第一個帶頭闖的,給人以警示。
某君的工作熱情很高,本來想做點事的,然受環境的影響,工作積極性大受打擊,慢慢變油了,由此看見一個公司的氛圍有多重要,不同公司不同的氛圍環境,給人的感覺差異很大。同樣另外一個公司,干得熱火朝天,都是風風火火,加班的加班,拜訪客戶的拜訪客戶,開會的開會,緊緊張張,有條不紊,效率很高,對同樣一個新人來講又是什么樣的感覺。所以想起一句經典的話:“制度比人才重要,好的制度令人才輩出,不好的制度埋沒人才”。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能創造出不同的價值,可見公司的整體氛圍環境對人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