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加薪不可怕,盲目理財才可怕
很多人常常因為老是加不了薪而焦慮,但周行一觀察,焦慮正是一般上班族的理財致命傷。
因為人在焦慮的時候,就會做錯決策,周行一說,「在理財方面最常做的決策就是,擔心自己加薪加得少,就去做風險高的投資,希望自己能一本萬利,賺很多的錢,這樣不加薪也沒關系。」
可是如此一來,不但可能會因此買了高風險的股票而損失很多錢,也可能因為把整天都在看盤而無心工作,而丟掉了人生最大的收入來源──工作。
而且,財富愈少,理財的方式應該愈要簡單省時,周行一強調,積蓄不多的年輕人,就算花很多時間在投資理財上,因為本金不多,報酬也不會太高,而若投入在工作這個重要資產的時間太少,卻過度重視比較次要的資產,其實就違背了投資原則。 「有些人積極理財,卻得不償失,而很多人從來沒買過一張股票,生活也好得很,」周行一笑著舉例說,「有人曾經問我:『我有好多錢都放在定存里,你說怎么辦?』我跟他說:『你有沒有搞錯,你的煩惱是很多人都想要的。』」
其實,不去理財可能比盲目理財還好得多。
2、其實,3%也不少
很多人都覺得,加薪3%,等于每個月只多領個一、兩千元,多吃一頓飯就花光了,實在太微不足道。
但如果你小看這3%,隨手花掉,那你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損失了一筆大財富。
每個月多領2千,一年下來就多領2萬4千元,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教授兼政治大學商學院投資人研究中心主任周行一分析。
而加薪是一輩子的事,周行一舉例說,假設你現在是35歲,再工作30年才退休,即使不算利息,這3%的加薪,其實可以讓你的一生又多了72萬元(2.4萬元*30年=72萬元)。
而且這輩子不會只加一次薪。周行一表示,接下來的30年如果每年都能有3%左右的加薪幅度,到退休時,其實就已經多累積了一千多萬元了。如果有意識到這小小的3%,并且好好的存下來,這3%就會變得一點也不小。
3、人生不能什么都要
我們知道,人的時間心力有限,沒有人能夠事業100分、家庭也100分。
但一提到人生的財務目標,我們卻總是什么都要,現在要開好車、要住華廈,退休后要環游世界,目標太多、太大,因此最后總落得什么都抓不到。
美國一個研究發現,總資產在百萬美金以上的有錢人,他們花在房子上的錢,幾乎都不超過家庭資產的五分之一。
有錢人給我們的啟示是,房子是一種消費,而過度消費是不可能發財的,周行一強調。
而周行一和老婆小孩住的房子是個簡單的公寓,沒有電梯,也沒有停車位。我其實也可以去買一個有電梯、有停車位的房子,周行一說,「可是這樣會影響到我的退休計劃,所以我決心不這么做。」
周行一又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某一天,半夜下大雨,不過到了早上雨就幾乎停了,周行一開車到校園里停好,有個同事看到他的車,就不假思索地問他:「你的車上怎么那么多水?」周行一本來不知同事為何這么問,看到同事的車子上干干凈凈,只有一點點的水,才想起因為同事是個有車庫的人,而且住的房子還比自己的房子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