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80后”這個詞兒都含有年輕、叛逆的味道,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突然發現,第一批“80后”——1980年出生的人已經步入而立之年了。
他們的生存狀態如何?他們是否適應了職場人生?他們是否明確了發展方向?近期,智聯招聘對近千名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六成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對于家庭和社會責任依舊迷茫。
“1980”們月收入多在3000-5000元
房子、車子影響職場心情
三十而立的“80后”月收入情況如何?根據智聯招聘的調查,就全國范圍來看,“1980”們月收入主要集中在3000-5000元,比例為31.2%。其次是集中在1500-3000元,比例也接近三成。
調查還顯示,“1980”們將近五成無房無車,比例為47.9%。35%的職場人表示已經擁有自己的住房,但沒有私家車。1.9%的人有車無房,有房有車的“1980”僅占15%。
在某寫字樓辦公的小李來自東北,馬上就要30歲了,他在天津工作4年多,房子和車子對他來說還比較遙遠。不過,小李對此很看的開,他告訴記者:“誰說沒房沒車就不算‘而立’。沒有房貸的壓力,我在選擇機會的時候可以更從容,跳槽的時候也不用患得患失。”在小李心里,30歲對他并不具有什么實際意義。
不過,在多家民企從事過人力工作的徐經理認為,房子車子的壓力對于“80后”的職場心態影響越來越明顯。“前兩年,很少有‘80后’會為了公司的薪水、福利、獎金、報銷斤斤計較,他們關注工作環境更多。但現在,不少‘80后’在辦公室里的話題就是圍著‘錢’打轉轉,尤其是家不在本市的‘80后’,對公司調薪、發獎金、升職特別敏感。”徐經理感覺,歲月不饒人,如果30歲的“80后”現在在職場上還無法收獲滿足感,他們會對未來失去信心,并因此恐懼擔負家庭責任。
這種狀態對于男性“1980”影響可能更大。心理專家普遍認為,處在30-35歲這個職業困惑高發期的男性普遍都有“三高”:高欲望,高壓力,高風險,即對事業和生活的追求多,欲望高,同時正面臨著事業的上升或轉型期,且面臨著來自于婚姻和家庭的高壓力。顯然,曾經叛逆的“80后”此時也很難免俗。
[NextPage]
三成“1980”當“領導”
更愿意做專業人才
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目前在職場中的職位級別是怎樣的?是否已經開始走上管理崗位或者成為專業的高級人才?智聯招聘調查顯示,全國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四成依然是普通員工,兩成開始擔任基礎的管理崗位,升任主管。擔任經理一職的比例僅為8.6%,不到一成。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跟80后的群體性格有關,相對于管理型發展方向而言,“1980”們更愿意成為專職人才,比如高級銷售人才、高級IT工程師等等。從調查數據來看,1980年出生的人中,將近兩成在某些領域擔任專業人員。
智聯招聘職業顧問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更加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管理崗位,成為高級的專家型人才同樣是很好的職業晉升之路。
近八成“1980”曾經有過跳槽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