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與上司搞不好關系
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職業發展是否穩定?智聯調查顯示,22.4%的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表示自己沒有換過工作。從數據來看,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將近八成都有過跳槽經歷。而跳槽的次數并不集中,兩成職場人表示自己換過一次工作,兩成人表示自己換過三兩次工作,還有一成人表示自己曾經換過6份以上工作。
智聯招聘相關分析認為,1980年出生的職場人是第一代在社會巨大變革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除了傳統觀念外接受著更多思想的沖擊,矛盾沖突在這一代體現的尤為明顯。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固守一個崗位一輩子的觀念他們會掙扎而不是平靜接受,現代社會機會越來越多,誘惑也越來越大。但智聯招聘職業顧問建議,職場新人最好還是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三年的時間再考慮是否接受外界的誘惑,三年的時間能夠讓你對現在的工作相當的熟練,同時對其他的工作機會能夠做出基本的判斷。
不過,為什么眾多“80后”忍不了三年呢?幾乎所有“求職寶典”都會告訴讀者,頻繁的跳槽對于你擁有一份靚麗簡歷非常不利,相信絕大多數“80后”也了解這一情況,但為什么還會頻繁跳槽?有過四次跳槽經歷的“80后”李彤告訴記者,她感覺自己和身邊朋友跳槽原因大多是與上司搞不好關系,或者對上司不滿。“其實跳來跳去工作內容并沒有多大區別,薪水也沒有漲多少,但不跳的話,明明這個上司對你不待見了,你還賴著不走,有意思嗎?”
[NextPage]
五成“1980”對未來沒有規劃
缺乏勇氣和動力
智聯招聘調查數據顯示,生于1980年的職場人士對于未來的規劃大多表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五成左右在接受調查時對未來表示擔憂,但卻沒有勇氣和能力做出規劃,僅有兩成有明確的規劃,另有兩成表示已經準備開始規劃。
雖然大部分職場人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但從數據上看“80后”并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瀟灑”和“任性”,因為明確表示“從來沒有規劃也不需要規劃”的“1980”只有6.1%。可以想見,他們在變革的社會中成長起來其實要承擔來自現實和思想上的更大壓力,他們缺乏規劃的原因在于比較懵懂,不太清楚自己對于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不過,某人力機構咨詢師告訴記者,對于缺乏規劃的“1980”而言,不管外界有多大干擾,進行明確的職業規劃,個人成長會更快,也會成長得更好。該咨詢師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小張,大學畢業在一家知名的大公司做經理助理,從第三年起,不斷有獵頭跟他聯系,給他提供的機會都是薪水很高、很誘人的。但是,他都拒絕了。直到第五年,一家相對一般的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他直接過去做了經理,而且,做得非常好。為什么最開始小張不跳槽?為什么后來小張又跳槽了?為什么他能直接坐穩經理這個位置?咨詢師分析:“小張開始面對各種誘惑不為所動,是因為他希望在這家大公司學東西。可能他和他的同齡人一樣不滿意他的老板,但他需要弄明白老板為什么成為老板,而這個學習的過程無疑需要時間。五年后的選擇,實際上是他真正的職涯規劃方向,在他做出選擇的時候,他已經做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