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油箱定律:倦怠了定些小目標
一輛法拉利,性能再好,如果不加油也會拋錨。對職場人而言,“油”指的是職業目標,是工作的動力。很多完全根據興趣選擇職業的人,往往忽略了職業價值,即“我為什么對它感興趣?我想要什么?”假如長期得不到想要的價值,人們就會出現職業倦怠。這就是“油箱定律”,具體包含兩個問題。
1.職業目標。找工作,興趣重要還是發展重要,這是個無解的問題。最好的狀態當然是兩者結合,但現實往往并不完美。當二者出現矛盾時,我們要先想想職業目標是什么,自己想從工作中得到什么,然后找出衡量尺度,是薪水、穩定性還是體現自我價值。只有定義了得與失的標準,我們才能判斷是工作本身的“發動機”不好,還是自己的“油”不夠。
2.職業倦怠。人在一個崗位待久了,熱情漸漸磨去,難免疲憊、厭煩、提不起精神、干活沒動力、情緒不穩定,開始得過且過。這時,千萬不要盲目辭職,而應想辦法給自己“加滿油”。我們可以將工作分解為一個個小目標,不斷完成它們就是自我完善的過程,能為你帶來成就感,還能激發新的工作熱情。學會贊美和獎勵自己,哪怕一點點成績,都要肯定自己。當你身心疲憊時,最好適時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多與朋友和家人傾訴溝通。
6、飛去來定律:跳槽前先找找病根
很多人企圖通過跳槽、辭職來逃避本應付出的努力,可到頭來才發現,很多事情還得面對。這就像玩飛去來器,扔出去還會飛回來,你逃得過世界,卻逃不過自己的內心。
跳槽的人理由很多,對待遇不滿、看不到前景、不喜歡老板、跟同事有矛盾……他們常把在原單位遇到的問題歸于外因,而無視自己的不足。因此,他們即便換了新環境,也會重復過去的行為模式,遇到同樣的麻煩。頻繁跳槽是職場大忌,不僅缺乏職業發展持續性,找不到職業方向,也讓用人單位缺乏信任感。同時,愛逃避的人自信心不足,他們的核心信念是“我不夠好”,尤其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負面想法會占上風。
跳槽前,建議大家先找“病根”。如果是自身能力不足,就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是目前的平臺不合適,那先要明確職業定位,評估換工作的風險,并找好時機。此外,審視自己對工作單位的不滿是否客觀也很重要。
因此,當你對工作產生不滿時,首先要找出根源:是難以處理與同事、上司的關系,還是覺得公司對自己不公、不被認可、發展前景渺茫等。接下來要找解決方法,問問自己,在人際關系方面是否做到了尊重、示弱、溝通和包容;在發展方面,目前的工作能否提高你的能力。對管理者來說,要消除員工的不滿,必須真正了解員工的需求,為員工創造輕松舒適的環境,保障穩定、健全、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