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自己,我要快樂
咋一看,像是犯了上面提到的尋找快樂的毛病,其實不然。“我要快樂”和“我怎么才能快樂”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給人的心理暗示是不同的。未有天才之前,須得先有適合天才生長的土壤,快樂也是這樣。當你自問怎么才能快樂時,顯然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土壤;當你暗示自己要快樂時,就只欠春風了。有時會點遨游狀態欄的冷笑話來看,又或是在豆瓣無意見到一兩個冷笑話,就會在椅子上笑得抖起來(沒辦法,在辦公室好歹要控制一下,因此在想大笑與極力控制之間,抖就成了必然的事)。過后再回顧,好像也不那么好笑。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之而快樂過。
告訴自己,我很快樂
這看起來或許有點自欺欺人,但這種自我激勵的方法是被廣泛運用的。在運動員上場前,在演講者上臺前,在推銷員敲門前,在辯論選手發言前,大概都會進行自我激勵。它雖然不會有效到直接將你引領向成功,但至少能降低不穩定系數。我們有時會忍不住將自己與別人進行比較,覺得別人運氣是多么的好,過的是多么的快樂,于是我們也就更加不快樂。可別人真的快樂嗎?只怕不見得。生活并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與“子非魚,焉知魚之不樂”說的是同一回事。就像我們班群里的管理四人組,通常都很活躍很熱鬧,可你永遠也不會知道熱鬧背后藏著什么。別人所謂的快樂只是你的假想而已,那為什么不假想自己很快樂呢?
把快樂放大,把憂傷縮小
自古就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再抓著那些不如意不放,則去快樂愈遠。盡管不如意占了生活的大多數,但只要你做好了快樂的準備,也并不難。所謂百事可樂嘛。
不過,也不是引誘大家沒事就傻樂。世間百態,人間百味,都要品嘗一番才好,人生才完整,就像大學要掛科要逃課一樣。只不過要在樂與愁之間尋找一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