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上海女人愛虛榮出手闊綽的很多,事實上上海女人常常就是最小氣的女人。當然這一個“小氣”是需要加引號的,因為它包含的是另外一個意思,請你千萬不要誤會了哦,可以這么說,這“小氣”也是上海女人的優點。
上海女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將有限的人民幣,投入到無限的愛好和虛榮中去。上海女人是最能體現“多快好省”的女人:多是身上翻花樣多,快是行頭換得快,好是穿在身上用在身上一定是效果好,省當然就是省錢了。多快好省四個字中間會一個字并不難,難的是把互相抵觸的四個字
拿捏在手里。如今上海女人有辦法將一件沒面子的事情上升到有面子,將一件原本屬于小家子氣的事情上升到時尚的生活理念。
某日在酒家用餐,買單時問能不能打折,服務生當然不肯。偏偏座中一位上海女人眼尖,看到遠處報架上插著雜志,當即拿了過來,熟稔地翻到其中一頁,當著服務生的面撕下一角給服務生,服務生沒反應過來,女人已經問了:“這下可以打折了吧?”服務生不情愿地點頭。上海女人撕下的雜志一角就是這個酒家的打折券,害得酒家服務生立刻從報架上撤下消費雜志。
這么一種方式,有人覺得是當下女性白領的生活之道。其實她們是在傳承她們的母親甚至是祖母的精髓。
淮海路上原來有一家很有名的“大方布店”,感覺上“大方”這個店名,就是特意為多快好省的上海女人取的。布店和服裝店有兩大根本不同:第一不同,服裝店里只要把衣服試穿一下,就知道是否合身,顏色款式是否喜歡,而布店考驗的是一個女人“胸有成竹”的能力和審美眼光;第二大不同還用說?當然是價錢。那時候社會上有多少臺縫紉機,就會有多少個心靈手巧的女人。她們量體,買布,知道一件襯衫要買多少布,一條裙子要多少布,然后裁剪,踏縫紉機,把一塊布做成衣服穿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買什么料作做什么式樣,就是各人的眼光了。不少女人只是在香港電影中看到一件時髦衣服,就可以拷貝不走樣。
上一代的上海女人,是現在時尚流行的DIY的源頭,她們一切都是自己動手。還會套裁,于是就可以省下三四寸布料,連營業員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女人有那么點得意揚揚,對營業員說:“我曉得格,儂剪好了。”女人還會和營業切磋如何套裁,營業員也算得有經驗算得精怪了,但是被女人套裁的方案一說,還真服了她;營業員嘩嘩嘩地抖開布匹,尺一量,裁縫剪刀順勢滑過去。女人看得很清爽,自己到底是面熟的老客人,營業員量好尺寸,還放了一碼,大約是拇指的寬。當然更讓女人沾沾自喜的是打折的零頭布,考驗的就是女人眼明手快腦子靈,眼珠一轉就算到了用處;幾天之后穿在身上,逢人便炫耀自己的巧奪天工。上海女人向來被認為是最要面子的。上海女人的面子是動腦子動出來的,是動手動出來的。動腦是心靈,動手是手巧,和在一起就是心靈手巧。套用當今阿迪達斯的一句廣告詞:沒有什么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