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80后”女子排斥“成長”、“成熟”引發爭議
25歲,平時熱衷聊QQ的小敏,最近幾天連QQ也不上了——一開Q,到處都是朋友發來的“三八婦女節快樂”祝語。“我明明不是婦女,太煩人了!”小敏說。
和小敏一樣,大多數“80后”女性對于這個節日似乎并不太熱衷。盡管有半天假外加其他福利,但女同胞們自己卻并不在意這些——她們關心的,是自己又“被成熟”了。
問題在于,“80后”的第一批女性如今已正式步入“而立之年”,其他人也紛紛“奔三”。“她們面臨的,或許是一個擺正心態的問題。”有人評價說
30歲還愛穿娃娃衣
身為一歲半孩子的媽,對于“三八婦女節”,28歲的張女士還是不能接受。張女士在一所中學的初中部任教。這兩天,她生怕男同事一見面就打招呼:“三八婦女節快樂。”雖然是善意的問候,但張女士聽到“婦女”兩個字,就覺得渾身不舒服。
除了男同事,對辦公室里年齡較大的女同事,張女士也是退避三舍。這幾天,一些美容產品搞起促銷,女同事們一下課,談論最多的就是如何護膚祛斑。一名女同事還十分慎重地對張女士說,女人成了家就應該懂得保養,不然很快成“黃臉婆”。當天回去,張女士連作業都改不下去,照了半小時的鏡子。
愛穿娃娃衣,愛買小掛飾,有時和家人撒撒嬌,黃女士身上保留著太多年輕女孩的痕跡。這個在廈門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女子,回家后的第一件事總是換下“淑女裝”,穿上自己心愛的韓式少女裝。
“其實不光是我,我接觸過的許多同齡人都這樣。”黃女士說,這或許是“80后”女孩生于改革開放年代,自我意識更強、更加拒絕成長的緣故。
“那是一種渴望停留在20歲的感覺。”黃女士說,奇怪的是,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轉眼就30歲了、“被成熟”了。
改一個叫法就好了
大多數“80后”女性并非不能接受這個節日,而是對“婦女”這個叫法有意見。
對此,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朱冬亮認為,如果把“婦女節”改成“女生節”或是“女人節”,樂意接受的人應該會更多。我們不妨借鑒一下臺灣的經驗,“在臺灣,不管是小女孩,還是五六十歲的女性,都稱作‘女生’或者‘女士’。”
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他們認為,藏在“婦女”和“女生”字眼背后的,是“80后”女性對“成長”、“成熟”的排斥;而人總是要長大的,拒絕成熟只是自欺欺人,只會讓自己停留在虛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