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才被開出200萬元罰單的聯合利華漲價。昨日起,廣州多家零售企業表示收到夏士蓮、力士兩個品牌的漲價通知。
昨日,有消費者向本報報料,稱在某知名超市發現夏士蓮、力士等部分沐浴露漲價了。隨后,記者向該超市求證,相關負責人承認這兩個品牌確實昨日起開始調價。不僅如此,廣州多家零售企業也表示,收到這兩個品牌的漲價通知。而這兩個品牌都屬于聯合利華。
之前,因為中藥材漲價而誕生“藥死你”這個新名詞,“豆你玩”“蒜你狠”“花你錢”等等,無一不標志著一件件物品的漲價歷程……
除了工資還有什么是不漲價的?
在全國各城市,都有消費者反映很多食品通過“瘦身”,達到減量不減價的效果,以此來繞開發改委的“約談”限制。
此前,為了穩定物價,發改委在今年的前幾個月頻頻約談各行業協會。對此,發改委一直稱:“約談并非干預市場,約談也不是不讓漲價,而是要提醒他們遵守市場規律。”
隨著表示要漲價的聯合利華被罰款之后,簽字畫押不漲價的公司們紛紛尋找其他的消化成本的方法,其中就包括變換包裝。兩家可樂公司在改小包裝后說,消費者更喜歡少了100毫升的新包裝。此說法固然不值一哂,但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化程度已經非常高的市場上采取這種變相漲價手段,不得不讓人思考:到底是可樂公司太狡猾,還是我們的國情太“特殊”?
漲價是迫不得已
廣東省日化商會秘書長余雪玲表示,國際油價上漲所引發的日化行業原料上漲已經是鐵一般的事實,但是物流運輸20%的漲幅企業已經消化不了。以前企業還可以通過推新產品等方式進行成本轉移,但是現在一旦要換條碼,商超就說是變相漲價,這種方式也行不通了。
不過,記者從廣州多家零售企業了解到,原計劃在3月底至4月中漲價的多個日化品牌的產品,在國家發改委約談后,雖然沒有對外宣布,但多個品牌都暫停漲價了,至今沒有調價。即使被媒體稱為“漏網之魚”的寶潔,其旗下的日化產品近期也都沒有漲價跡象。
昨天,立白的新聞發言人許曉東向本報表示,從承諾不漲價到現在,沒有對其下產品作出價格調整。而寶潔方面繼續保持其一貫不接電話的媒體應對風格,不作任何回應。
業內人士表示,之所以洗發水和沐浴露會成為漲價主角,主要是因為洗衣粉的市場份額更集中,主要在四巨頭手中,而洗發水、沐浴露這些產品的市場還比較分散,不會存在壟斷或價格操控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