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以前有很多小樣本的研究提示, 不孕的女性更易產生心理困擾 (psychological distress),焦慮、 情緒障礙、各種抑郁癥狀的發病率也更高,但極少有研究是在很大范圍內展開的。最近, 丹麥研究者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查, 分析了大量有生育問題的女性,發現在第一次接受不孕癥檢查后始終沒有生育的女性,比后來至少有過一個孩子的女性更可能因為精神問題而入院。
這項研究結果于7月1日在“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的年會上公布,主要研究者是丹麥哥本哈根癌癥研究中心的流行病學專家巴度費斯科夫。
從前的絕大多數研究都基于單一診所給出的檔案,或病人對精神問題的自述,但這次大調查涵蓋了全丹麥98,737位在1973-2008年間檢查過不孕癥的女性。 她們的資料通過民事登記體系與精神病中心登記體系相連, 因而非常便于獲取她們在精神疾患方面的信息。這些精神問題分為6類:濫用酒精和麻醉品、精神分裂與精神失常、包括抑郁的情感障礙、焦慮, 適應障礙及強迫癥、進食障礙(暴食或厭食)和“其他精神障礙”。
調查自每位女性首次接受生育力的檢查開始,直至她們出現精神疾患,或移民國外、或死亡,或2008年12月31日到來(任一最先發生的事件)為止。 費斯科夫表示,如此信息詳盡的研究唯有在丹麥這樣的國家才能夠實現,因為每個公民的民事記錄都與診療記錄相關聯。
這項平均長達12.6年,包含了98,737名女性的跟蹤調查顯示。其中54%(約5.3萬人)生過小孩,有近5000人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療過,最常見的是“焦慮、適應障礙與強迫癥”,其次是“包括抑郁的情感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始終沒有小孩的女性,患精神疾病的概率比那些日后至少生了一個孩子的女性高出18% 。具體到各類,未生育的女性因“濫用酒精和麻醉品”、“精神分裂”和“其他精神障礙”而就醫的比例分別比已生育女性高出103%、47%和43%。另外,患“進食障礙”的概率高47% (但這一項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出現“包括抑郁的情感障礙”的幾率也略大。不過,“焦慮、適應障礙與強迫癥”(所有調查對象中最高發的幾種精神問題)似乎與生育情況關系不密切。
費斯科夫評論道:“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如果一位女性在進行了生育能力檢查之后始終沒有生育,那么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更大。這個信息對于給那些正在排查或治療不孕癥的婦女提供咨詢建議的醫師們非常重要。另外,專家和醫護人員務必多留心不孕癥患者的精神狀態,她們更容易出現心理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