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越大,骨頭越脆弱,再加上多做些活動更易得病,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最易得的疾病,由于護理的不好,可能會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骨性關節炎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又稱骨關節炎,俗稱“長骨刺”、“骨質增生”。它由關節軟骨的受損起病,繼而影響肌肉、滑膜、韌帶、軟骨等整個關節結構,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
骨關節炎的主要癥狀是關節疼痛,初期輕微,后漸明顯,勞累后加重,休息好轉;颊邼u漸發覺關節活動不便,上下樓和下蹲站立困難,晨起或休息后需經過一定時間的活動才能變得靈活。伴有滑膜炎時,關節明顯腫脹,活動受限制。嚴重時關節變形,出現關節的內翻和屈曲攣縮等。
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見,好發在負重較大的膝、髖等關節部位。在英美等國,6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患者高達58%-70%。在上海,有社區調查報道55歲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關節炎,其中10%-30%有癥狀。
正確認識骨性關節炎
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骨性關節炎患者不斷增加。然而目前國民對骨性關節炎的了解不足,病人對此疾病的危害性缺乏了解,對手術治療也有顧慮。而骨關節炎導致關節疼痛,尤其在活動時更明顯,嚴重時關節的功能受限,甚至致殘,給日常的生活帶來不便或不能自理,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因此,骨關節炎的預防和診療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
骨關節炎危險因素
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
1、年齡:40歲以前骨關節炎很少發生,一般常見于50、60歲以后。
2、性別:女性多見,且骨關節炎往往較嚴重。
3、肥胖:有研究顯示,如果體重超重20%,發病的幾率會增加40%。同時,一旦發生骨關節炎,由于活動減少,肥胖又會進一步加重。
4、關節損傷:關節外傷或手術在后期會導致骨關節炎。關節本身的發育異常也會導致后期發生骨關節炎,如髖關節的perthes病。強力的反復的關節活動也會對關節造成傷害,所以重體力勞動者和職業運動員比較容易發生骨關節炎。
5、遺傳:有些部位的骨關節炎具有較強的家族性傾向,如手指末節的結節性骨關節炎,又叫希伯登氏(heberden)結節。另有研究說明脊柱、髖、膝和手的發病遺傳度均在50%以上。
6、其他關節疾病:如類風關,滑膜軟骨瘤病,繼發骨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