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鐘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激發這種情感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即使出現了,很多人也不相信一見鐘情會帶來持久的幸福。我們都是穩重求實的人,希望在平淡的相處之中擦出火花,這種感情比起一見鐘情感覺實在多了。下面,尋醫問藥小編來介紹一見鐘情和普通愛情有何區別。
真有“愛之圖”嗎?
西方學者早已提出“愛之圖”一說,即說每個人的大腦深處早就有一幅最相戀對象的圖畫,現實生活中若遇到跟這幅圖像相似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親近和愛戀之感,越是相似,愛戀的感覺越強烈越真實。以這一說法來解釋“一見鐘情”,應該是不謀而合的,現實中碰到了自己的“愛之圖”,只要一見就愛戀上了,快到只有“一見”的功夫,就愛到了“鐘情”的程度了。
愛之圖和一見鐘情不謀而合,又相互予以證明,腦中有一個現存的“圖像”(愛之圖),所以才有“一見鐘情”現象,既然“一見鐘情”,又證明了“早已愛過”,相互佐證。既然沒有人否認“一見鐘情”的存在,當然人們也不能否定“愛之圖”的假設。
人類婚姻自發展到單偶婚即一夫一妻制的婚姻以來,婚外戀和婚外性行為,幾乎是伴隨一夫一妻婚姻必不可少的社會現象,甚至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一種補充,因為現有的婚姻并不是人類最合理的婚姻,婚姻真正有愛情的或者是持久有愛情的夫妻實在是少數,而婚姻更多的只是一種社會的性制約形式而已。為什么在多數人的一生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婚外戀情的出現呢?
因為他們即使在婚后,依然有很多的機會與自己“愛之圖”有不同程度相似的對象相遇,而因此會產生各種程度的婚外戀情。
有人說一見鐘情不一定有好結果,說明一見鐘情只是一種短暫的假象,而不能認為是真愛。那當然,“一見鐘情”缺乏對對方的真實了解,遠視的圖像符合“愛之圖”感覺就來了,走近而視,越近越不像了,鐘情之感也就越近越淡,待見到其真實,視其內心,發現原來判若兩人,鐘情也會不復存在,甚至轉化為厭惡……
假如遠視者鐘情,近視仍鐘情,越看越真,鐘情越深,才認為是真正的“一見鐘情”。
國內國外都有很多的“一見鐘情”而終生相愛的或相伴的愛情故事,尤其是我國歷朝歷代很多愛情故事大都是“一見鐘情”而開頭的,因為在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女孩子都很少出門,偶爾上了廟會,看了花燈,或者窗下有俊男走過,都會從此陷入愛情的漩渦。現代社會流行的旅途戀、網戀、邂逅相戀等等,也多基于“一見鐘情”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