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
五彩繡如意形串珠吊掛式綢地兜肚
“如意”源自梵語阿那律,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時,僧侶說教前將文抄錄其上作備忘的器物,后也常作為菩薩所持佛具,民間既作為搔背的工具也作為護身之符,由于其功廣而名為“如意”。明清時隨道教的興盛又以靈芝、祥云作為如意的形式與象征,成為祝頌的吉祥物。
整個肚兜以“如意”集一身,有“一生如意”之說。用幾個如意形態的有機組合,構成一個大的如意紋樣作為外觀結構,是一大絕妙之處。在每個如意的連接處用透明的圓珠串合而成,形散意不散,在兜肚藝術中不可多見。
五彩繡圖文好鳥枝頭復合式紅綢地胸衣
鐘鼎文“好鳥枝頭”四個大字在胸部作繡,“好鳥”應攀(盼)“高枝”,表達替女主人尋覓美好歸宿之意。前衣片圓潤,后衣片正方,應“天圓地方”之說。
五彩鄉圖文好鳥枝頭復合式紅綢地胸衣(后背英文紋樣局部)
晚安——GoodNight將英文“晚安”的文字倒置繡在內衣的后背,直接用文字表現內衣的穿著價值。
清晚期
五彩盤繡福臨人間菱形藍綢地兜肚(字符紋樣局部)
福,指福氣、福運、洪福,是數千年民間最常用的求吉祥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