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小編提醒各位家長,孩子在享受這快樂一刻的同時,健康是關鍵。不少家長抱怨節日這天,醫院兒科的門診或者急診都要排起蜿蜒的長隊,等候看病的孩子比平時多出很多,很難理解為什么出現這種怪現象。其實,來診的病人中多數是“節日后多發病”。下面這幾種疾病,兒童需預防:
消化道疾病
節假日后多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性胃腸炎、細菌性痢疾和食物中毒。每逢節假日,家長帶著孩子到城中心或外地或者近郊旅游,看到花色、品種繁多的各種小吃都要嘗嘗味道,既有糯米做的、面粉做的,也有大米或雜糧做的,還有甜味、咸味肉餡的,如果夏天出汗多而口渴,還會有棒冰、雪糕、冰凍飲料等不離口。
急性胃腸炎
到了午餐或者晚餐時上餐館,吃的菜肴油水不少,胃里成了各種食物的“保存箱”,不論從容積上,還是品種上都遠遠超過平時,也遠遠超過了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胃“接受”不了這些過量的食物,就會反射性地嘔吐出來,這是胃部的自我保護性措施,因而出現反復嘔吐,這就是急性胃炎的主要癥狀;另外,如果腸道消化、吸收不了,也會采取保護性措施,將消化不了的食物從大便中排泄出去,因而出現反復腹瀉,這也就是急性腸炎的主要癥狀;而如果嘔吐、腹瀉同時發生,則稱為急性胃腸炎。此時如果因為嘔吐和腹瀉而使水分丟失過多,就需要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
細菌性痢疾
如果攝入的食物未煮熟而又被細菌污染,有發熱、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膿血,即發生了細菌性痢疾。在小兒患細菌性痢疾中,有一型稱為“中毒性細菌性痢疾”,即在未排出典型的膿血便之前,先出現的高熱、驚厥、神志昏迷或者四肢冰涼、循環衰竭等,如不及時作出正確診斷、處理則可有生命危險。
食物中毒
如果全家都有胃腸道癥狀,那就要懷疑是否有食物中毒的可能。
胃腸道疾病之后消化道“元氣大傷”,須經半月左右才能恢復正常,因為疾病之后胃腸道黏膜細胞及消化酶要達到正常水平需要時間,所以在恢復階段內,寶寶的食欲仍會不佳,而只能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從營養角度來講,恢復期只能提供平時飯量的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