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式父親在孩子將出生時,焦急地踱方步,關心的首先是生男還是生女,以了解傳續香火的重任是否完成。然后是“養不教父之過”,板起臉做一家之主。還有就是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就是所謂的棍棒教育)。
他們巴望著自己的孩子優秀優秀更優秀,檢驗孩子的唯一標準除了分數還是分數。從小到大,孩子們被強烈地灌輸著這種意識,讓正處于童年想象力最活躍時期的他們逐漸變得筆管條直,聽話順從,服從于標準答案。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不許這個、不許那個。但孩子還會做父母想不到的事,有很多的可能性。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我認為你應該做什么,告訴他什么是對的。如果用“不”的方法或者棍棒教育教育孩子,結果孩子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
專家介紹說,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聽你話只有兩個原因:一是你說的話是對的并且對他有好處;二是你們相互約定好必須按規則做。如果想讓孩子聽你的話,你就要先培養孩子的平等觀念和獨立人格。與孩子平等相處,引導孩子正確思考,讓孩子獨立選擇,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家長的話。
大人告訴孩子為人要誠實,孩子把同學犯的錯誤報告給老師,結果不但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還被譏笑為告密者,引來巨大的痛苦;老師和家長告訴孩子要好好學習才能有出息,人要終生學習,可是大多數家長和老師們卻沒有學習新知識的習慣;爸爸媽媽以打罵的方式把孩子的尊嚴徹底消滅,卻要求孩子表現得像個紳士;成年人有空就看電視,卻告訴孩子不許看電視;媽媽沒有一件事能夠堅持到底,卻要求孩子以鋼鐵般的意志做痛苦的事等。
專家分析說:“這一切都讓沒有涉世經驗的孩子迷惑不解。孩子每天都會遇到讓他不解,讓他煩惱的事情,這些事情使他生氣、緊張、焦慮、情緒低落。如果沒有一個有愛心的人傾聽他的心聲,他就會把這些消極的情緒壓抑在心里,負面的東西由于得不到及時的釋放,會越積越多。等到他承受不了的時候,就會以歇斯底里的形式爆發出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被傾聽,他才能把他的錯誤想法表述出來,把他的消極情緒轉化掉。”
很多傳統家長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學習,其他的事別管。每天學校、家、補習班“三點一線”近乎封閉式的教育,使得孩子即使生理上已經成熟,而心理還處于比較幼稚的階段,這種不協調容易產生對環境不適應、人際交往出現障礙,從而導致情緒抑郁、焦慮,這時如果沒有及時地與人溝通傾訴,長期下去就會形成心理疾病,更嚴重的將導致惡性后果。
其實,在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有創造力的人才,而不是規規矩矩“裝在套子里的人”。所以傳統父親的棍棒教育真的需要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