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不容易,尤其是在照顧幼兒的時期特別不容易。那么在照顧小孩的時候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呢?下面尋醫問藥小編就來講述寶寶成長三大需要特殊護理的時期。家長們,一起來學習吧。
長牙期
寶寶5個月了,流口水更加頻繁,還不時將手指伸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吸吮,甚至發展到咬衣被。情緒上也變得比較暴躁,經常哭鬧,不易安撫,弄得媽媽手足無措。這是長牙了。
醫生支招:
一般說來,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后五六個月便進入長牙期,新媽媽要有心理準備,應對辦法有
●做好清潔。喂食以后,用干凈的濕紗布或手帕,將寶寶的牙齦清洗干凈。由于寶寶的牙齦非常嬌嫩,清潔時一定要注意力度輕柔。到了長牙的后期,可以使用牙刷刷牙,但要注意選擇小頭、軟毛的牙刷,以免損傷嬌嫩的牙齦。
●給寶寶一些磨牙的東西。寶寶進入長牙期后喜歡咬硬的東西“一試鋒芒”,父母不妨投其所好,將胡蘿卜、蘋果或其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條狀,讓他咬,以鍛煉牙齒。
●按摩寶寶牙床。媽媽先將手指洗凈,輕輕按摩寶寶的牙齦,讓他產生舒適感。
●寶寶進入長牙期后,往往情緒不穩定,媽媽適時的呵護與關懷是最好的良藥,目的是讓他感覺溫暖與舒適,減少脾氣暴躁的發生。
●定期抱寶寶到醫院牙科作牙齒檢查,了解寶寶長牙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向醫生請教保護寶寶牙齒的辦法。
睡眠顛倒期
很多女性自從當了媽媽,就從未睡過一夜好覺,因為寶寶的“作息時間”完全顛倒了,白天酣然入睡,夜晚則精神十足,不是玩耍就是哭鬧,搞得媽媽們經常帶著黑眼圈上班。
醫生支招:
這是因為他們不太在乎時間是白天還是黑夜,只要自己有奶吃,有覺睡,被窩里暖和、干燥就心滿意足了,反正在娘胎里都是黑暗世界,沒有機會去適應晝夜的循環,加上睡眠調節功能尚未成熟,故而睡眠顛倒,家長不必大驚小怪。
要解決這一難題,可試用以下幾招:
◎為寶寶布置一個舒適、安靜的睡眠環境。
◎對于夜間哭鬧的寶寶,先要觀察他是否吃飽、尿布是否干爽、身體是否有不適,如果一切正常,可對其作息進行調整:白天盡量逗他玩耍,并減少睡眠的時間,晚上寶寶就能安然入夢了。
◎洗浴最好改在睡前半小時至一小時進行,使寶寶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調整寶寶喝奶的時間。方法是:適當提高睡前最后一次牛奶的濃度,并增加奶量,減少入睡后喝奶的次數,以免干擾睡眠;若半夜寶寶鬧著要喝奶,可用白開水代替牛奶,慢慢戒掉他半夜喝奶的習慣。
厭奶期
媽媽們如果發現每次喂寶寶喝奶就像打仗,可是寶寶明明已經很餓了,可奶嘴一放進嘴里,就出現號啕大哭,奮力掙扎,好不容易吃上了,可沒吃幾口就突然吐出奶嘴開始哭。一直非要等到鬧得精疲力竭了,才能老老實實地吃奶。此外,寶寶還顯得很煩躁,常常使勁嚷嚷。就這樣持續鬧了大約10天,又一點事情也沒有了。
醫生支招:
這叫做寶寶的“厭奶期”,大多發生在寶寶出生6個月之后,也有的提前到4個月左右出現,厭奶現象一般持續一周到兩周的時間。主要在于寶寶逐漸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對吃奶之事分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吃膩了單一的食物等。另外,4個月之后開始添加輔食,寶寶可能因“喜新厭舊”,變得不再鐘情于吃奶。
媽媽可采取的措施有:
◆不要隨意更換牛奶。因為寶寶已經習慣了所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