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要用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方式愛孩子。
孩子不同,需要便不同。大多數的孩子總是喜歡聽人表揚的。這是一種非常好使又最便宜的愛的方式。老師家長不妨多多使用。
還有,家長要多做孩子需要的服務。比如,給孩子做一頓美味。愛是一頓飯一頓飯堆起來的,孩子回家吃到爸爸媽媽做的好吃的飯菜,我想這種體驗也是非常美妙的吧。
還有啊,有的孩子喜歡得到小禮物。我要是給俺家閨女送一個小發卡,對她來說就可以高興半天。這里的問題是我們家長要時刻對孩子有一顆好奇的心,看看他喜歡什么,投其所好。
有的孩子就喜歡和爸爸媽媽擁抱,也許還喜歡爸爸媽媽的親吻和撫摸。孩子是我們生的,小時候我們一直抱著孩子,親著孩子。長到青春期以后,孩子長成了大孩子。家長便疏離孩子,不肯再給孩子擁抱和撫摸。不過,青春期的孩子還是渴望爸爸媽媽的親密接觸的。這一點應該很容易就做到了!
總之要把我們的愛用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方式給到孩子!孩子感受到愛,才能學會愛自己也愛別人。有些朋友說他很愛孩子,給孩子每年幾萬元報課外班。可是,當我們問孩子的時候,孩子卻說,給他報課外班對他來說是折磨而不是愛。
第四,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要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長大。
這一點,要特意送給我們的爸爸們。
孩子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也應該多陪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四、五歲的時候,爸爸對孩子的肯定和贊美以及他的榜樣力量,可以讓男孩子明白自己長大后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可以讓女孩子明白自己將來要找一個什么樣的丈夫。青春期以后,爸爸和男孩子經常在一起,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有力量的支持,減少許多困惑;女孩子和爸爸的互動,可以讓她更好地了解男性,滿足她對異性好奇和依戀的渴望。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知道爸爸們一般工作都比較忙,但是工作永遠都做不完,而孩子的童年或者說少年卻只有一次。孩子需要爸爸的時光也就那么幾年,過了那幾年,就算我們再想跟他們玩耍或者聊天,他們恐怕已經不愿意理我們了。因為從小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就是遠離他們的。所以,不要借口沒有時間。就不管孩子。也不要借口是為了孩子好,就一心光顧工作,而不愿意陪孩子。孩子小時候,并不明白工作的意義,他只想要爸爸和他在一起的那種親密的感覺。
有幾種情況:人在心在,人不在心在,人在心不在,人不在心也不在。很顯然,大家可以看得出來那種情況是最好的那種情況是最不好的。我想,爸爸們最起碼應該做到“人不在心在吧!”
第五,要營造和諧的親子關系,家長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我女兒高一的時候我給她算了一筆賬,孩子每天其實只有可憐的兩三個小時是屬于自己的。我很心疼孩子,所以,通常跟女兒說得最多的話就是,先去玩一會吧。
而我們有的家長還覺得孩子回來不好好學習,回家就知道玩。上班的家長都有一種感覺,下班后就不想再工作了,孩子放學以后同樣也不想再學習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我們就會釋然了。別老逼著孩子學習學習。我覺得在學習之余要想辦法讓孩子玩個夠,玩痛快了,孩子學習效率才會高。其實,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自己就有了內疚感,我們讓他舒服了,他才會回報我們一個驚喜。所以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問題,多為孩子想想,這也是建立和諧親子關系的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