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發現孩子過了2歲之后,一般都能主動安靜下來,因為他對某個東西感興趣,喜歡研究,就會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很多父母并不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不能打擾專注中的孩子。看到孩子常常專注的做一件事,都忍不住會去干澀。專家提醒如果孩子的專注總被打擾,那么孩子的關注就會慢慢喪失掉。
鏡頭一:打擾,使孩子失去了專注的能力
2歲的安安,本來正在地板上專心的拼積木,他把積木堆起來,然后嘩地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時候一臉專注,推的時候滿臉興奮……奶奶一會兒過來了:“寶貝該喝水了”;一會兒有說:“寶貝,你餓不餓?”。然后爸爸湊過來了:“乖,不要總是推倒嘛,來,我們蓋個結實的大高樓!”,爸爸邊說邊拿來積木動手。誰知樂樂卻說:“我不嘛,我不嘛”。本來玩得好好的孩子發起飆來……
專家分析: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干什么都坐不住。看了安安的故事就該知道原因了!兩歲多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他們經常全身心的投入到那些成人看來也許很無聊的事上。此時,父母不要去干擾孩子,這正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也是注意力發展的良好時機。
當孩子專注地玩的時候,如果看護人不去干擾,而是讓他專注完整地做完他想做完的事情,孩子就會有持久的專注能力。孩子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是被保護出來的。請保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從容地做完他投入去做的一項“工作”。
鏡頭二:打擾,使孩子缺乏獨立性
4歲的翔子,正在很認真的堆房子,擺擺這邊,擺擺那邊,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坐在那里想。這個時候媽媽經常在一邊大呼小叫:“擺上邊更高,擺上邊!啊,紅色漂亮,快拿一個紅色的……”
專家分析:孩子如果能夠獨自玩一些沒有危險的游戲,家長不應該過多的干預,你一喊一叫一插手,當然會影響他的專注力,也會減少他的探索欲望,而且家長幫忙越多,孩子獨立性越差,造成他的依賴性。比如,他以后做事容易不能堅持,做一會沒有成功,就急于向你求助。所以,不要打擾孩子的專注,給孩子一點思考的時間吧。
鏡頭三:打擾,使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興趣
動物園猴山周圍,很多的游客,一個5歲的小男孩高興地在看里面爬高躍低的小猴子,興致勃勃。一旁的爸爸說:“走了走了!還要看老虎獅子呢!要不然就看不完了”。小家伙不為所動:“看猴子,看猴子,爸爸你看猴子還會用礦泉水瓶喝水呢!爸爸,猴子也有手對不對?”,爸爸一邊敷衍著一邊又開始催:“快走了,這有什么好看,看了半個小時還不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