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兒語言遲緩怎么辦
如果孩子3歲甚至4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就應加以注意了,首先要弄清是生理原因(發音器官正常與否)還是心理原因(機會、環境等)造成的。家長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孩子發聲器官有異常的現象若能早期發現,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訓練后,便能使他順利地講出話。有時則是心理因素使孩子無法正常地說話,但這種情形,孩子大都能在短期內突然地說出話來,父母千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他人的孩子比較,因為個體之間的差距相當大。孩子語言發展稍慢一些,這并不表示自己的孩子愚蠢,智能有問題,只是時間較長而已。重要的是,父母要盡量和孩子講話,增加他講話的機會。
但培養幼兒口語能力時應注意正確發音,吐字清楚,糾正語病、口吃等壞習慣。教授美好的詞句,不可對幼兒說粗魯、下流的話,也不宜讓孩子模仿電視小品里的各地方言。
3.培養學齡兒童的語言能力
孩子過了3-4歲時期,進入了5-6歲時期,這個時候孩子已基本上掌握語音、語調和一定數量的詞匯,能進行日常對話了。此時,孩子即將進入小學,家長要進一步豐富擴充孩子的詞匯,讓孩子學說較長的句子和較難的句子,并幫助孩子組織語言描述事物和現象,擴大孩子語文覆蓋面,可以讓孩子說順口溜、繞口令、背誦唐詩宋詞,復述科普故事,描述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等等。
豐富詞匯,是培養孩子口才的重要途徑。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3~6歲是人一生掌握詞匯最迅速的時期,抓住了這個關鍵期豐富孩子的詞匯,孩子的語文就會充實而生動。在孩子剛學說話時起就抓緊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時機隨地進行詞匯教育。上動物園、參觀博物館,教他學會形容各種動物、人物、事物。這樣實地觀察、直觀形象使孩子能發準詞音,記住詞義,正確運用。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思維的發展,有時會出現詞匯貧乏、用詞不當的現象,父母要加以糾正。
教會孩子出口成章,對答如流的本領是培養孩子口才的關鍵。從表面上看,難度似乎大了,但只要內容是孩子知識經驗范圍以內的,經父母巧妙的啟發,孩子是能達到的。比如說,在孩子和媽媽星期日一起去玩,在車上碰到一位解放軍叔叔給一位老人讓坐,就應啟發孩子說出一串連貫的語言描述這一過程:“公共汽車里很擠,一位老人上車后沒有座位,站著很吃力。這時,一位解放軍叔叔站了起來給老爺爺讓了座位。老爺爺謝謝這位叔叔,叔叔說不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