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升毫克分不清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一些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提醒家長們仔細識別。例如,抗過敏的西替利嗪滴劑,2歲以下兒童每次的劑量是0.25ml(相當于2.5mg),有些醫生喜歡寫2.5mg,如果把這里的2.5mg錯看成2.5ml,那給孩子服用的量就達到中毒量了,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報道過這樣的例子。
泰諾林在中國市場上有兩個濃度的產品,混懸劑的藥物濃度是160mg/5ml,而滴劑是500mg/5ml,如果家長不仔細核對濃度,很容易給錯劑量。去年6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就已經要求泰諾林生產商將這兩種劑型統一成160mg/5ml,美國市場不再有500mg/5ml的劑型。在中國還沒有這樣的措施,因此建議家長們在家里只備一個濃度的泰諾林。
一分錢一分貨,進口藥一定好過國產藥
由于中國藥品安全問題頻出,導致家長們選擇海淘藥品,這里面其實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其一,由于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了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時候商家可能會夸大它的療效,說成是可以吃的萬用藥膏,但實際上,它在美國的適應癥用于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使用人群是2歲以上,每日最多3~4次,2歲以下使用要咨詢醫生。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FDA曾就它的口服補充劑發出過肝毒性的警告,不含外用劑型,因此外涂要避開潰破的皮膚才不會有肝毒性。
其二,由于網上商家缺乏監管,很難保證藥品質量,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例如有人海淘了緩解出牙不適的藥膏,成分列表里含苯佐卡因。事實上,因這個成分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因此美國FDA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警告:
不要給2歲以下幼兒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藥膏緩解出牙不適,可選擇牙膠或用手指按摩牙床來緩解寶寶出牙不適。
抗生素用了2天沒效果就換另一種
孩子感冒發燒,家長們首先擔心發展成肺炎,于是隨意使用抗生素預防肺炎。事實上,感冒發燒沒那么容易就發展成肺炎。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療細菌性肺炎,但不能預防肺炎,預防肺炎可以考慮接種肺炎疫苗。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幾率,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
對于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一些誤區: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沒用夠療程也容易導致細菌耐藥。其二,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是個逐漸起效的過程,大概需要2~3天才能看出效果,并不是吃了一個劑量就能立竿見影,因此不要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抗生素。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進醫院就要求醫生開三代頭孢。
事實上,抗生素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膚軟組織感染,一代的頭孢就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