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病去藥店,大病上醫院”。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咳嗽小感冒時,媽媽會給孩子吃點家里備好的感冒藥。對于藥物,媽媽要慎重地選擇,因為孩子和大人服用的劑量是不一樣的。一不小心用量不準確,還會傷害到孩子的大腦。以下,小編要給女性分享兒童用藥的5大原則,媽媽們要注意嘍!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
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因此,針對小兒用藥,要達到用量精準的目的,還要考慮劑型與小兒服用的方便性、接受度等問題。
原則2:早預防、早治療
媽媽要成為孩子的第二個醫生,多了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針對性地對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小兒上火,是年輕父母經常忽視的常見疾病,它一般表現為大便干結,小便黃赤,口舌長瘡或者愛哭鬧等癥,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治療,殊不知兒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療,往往會引發扁桃體炎、咽炎、肺炎、感冒發燒等癥。治療兒童上火,市面上有很多小兒七星茶等專門針對兒童上火的中成藥,藥材大多選用藥食同源的材料,藥性安全溫和。
原則3:盡量不混合用藥
某些藥物與乳制品相結合后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并用。
原則4:推薦使用中藥
嬰幼兒臟器嬌嫩,發育不完全,適合使用藥性溫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藥物。大多中藥都具備這個特性。并且隨著中藥技術的發展,在服用方法、口感、劑型上都比較適合小兒使用。如小兒經常感冒發燒,可使用感冒靈沖劑、小柴胡等;拉肚子,可使用保濟口服液;上火了,可考慮使用小兒七星茶等。
原則5:必要檢查避免誤吃
(1) 藥物種類是否正確。(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3)是否仍在保質期。(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干凈。
藥物多吃總是不好的,他們都帶著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大人們的身體已經足夠強大,但是相同的副作用卻是超出了小孩能承擔的負荷了。所以,媽媽還是要預防為主,不要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