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朋友在做了媽媽之后,對自己的孩子千愛萬寵,生怕寶寶受了委屈。于是,很多女性朋友養成了抱著寶寶睡覺的習慣。也有很多人說,抱著寶寶睡覺對寶寶不好,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下面是一位母親的真實經歷和內心感想,希望看完后能對各位新媽媽有所幫助。
這位母親的心聲如下:
我的寶寶由于提前生產加上剖腹的緣故,從出生后很長時間一直不能自己安穩入睡。睡在床上最多十幾分鐘就會驚醒,但如果我們抱著,他就能安穩的睡上兩個小時。以至于我吃飯都必須和人換手,輪流抱,晚上睡覺也必須抱著。
可是老人們都說,“抱睡”是個壞習慣,必須糾正,否則不但大人辛苦,還會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那么,究竟是應該抱著寶寶,還是該訓練他躺下睡覺,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嬰兒的需求,又該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
只要你開始帶孩子,你就會發現,那種能單獨睡在嬰兒床里,一覺到天亮的孩子,只在書里才有。于是父母們被折騰得焦頭爛額,周圍的人尤其是老人,開始給你很多“冷漠無情”的建議。例如“就讓他哭好了”,“一定要讓他養成固定的習慣”,“別總抱著他,會把他寵壞的”,等等。但是,如果你真的這么做了,就等于切斷了寶寶與你交流的唯一方法。
把這么小的孩子放下來讓他自己入睡,是不現實的。寶寶在媽媽肚子里安睡了九個月,并非出生后就可以馬上脫離母體單獨行動,而是同樣需要母親的懷抱,需要聽到媽媽的心跳,聞到媽媽的味道,感受到媽媽肌膚的溫暖,借此獲得安全感。所以很多小寶寶都更樂意在父母懷抱里睡覺,這不是什么必須更改的壞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一直蜷縮了九個多月,被媽媽子宮包裹著的感覺很好,很安全,很習慣。隨著分娩,寶寶來到了這個陌生的世界,除了要適應環境,還有他自己生活方式的改變,最大的改變就是沒有子宮的包裹了,寶寶感到很陌生,心里很不踏實,就跟我們初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心里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寶寶會本能的尋找曾經熟悉的感覺,而父母溫暖的懷抱無疑就是子宮期的延伸,會讓寶寶的內心覺得踏實安全。所以,你會發現,平躺著寶寶會頻頻醒來,而一被抱起來馬上就會重新進入香甜的夢鄉,手腳也不會亂動了,可以很快進入深睡眠,睡上很長一段時間。
被抱著的寶寶很少哭鬧,他們仿佛忘了什么是不滿和煩躁,因為他們一直沐浴在充足的愛之中。除了表現得更快樂,被抱著的寶寶發育得更好,因為他們將需要用在哭鬧上的精力轉移到了自身的成長上。被抱著入睡的孩子睡得更安穩,所以才能更好的發育,會睡的孩子才會長。我的寶寶就是最好的例子,他60天體檢的時候,比出生時增加了7斤、12厘米,沒有添加任何鈣劑或魚肝油,純母乳給他提供了足夠的營養,我的懷抱讓他在愛中安睡。
在我國,很久以來一直是母親帶著孩子一同入睡,而最近幾年卻開始流行向歐美國家學習,開始訓練孩子單獨入睡,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殊不知,歐美國家的育兒界已經開始批判這種方式,稱其“比訓練動物還缺乏人性”。而孩子的獨立性也根本不是這么培養出來的,一個饑餓的人是無法肩挑重擔遠行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吃飽,他一定會賴在餐桌前不斷向你索取,只有填飽了肚子才會主動離開餐桌。同樣,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于饑餓狀態的孩子,也無法獨立。
強行訓練寶寶單獨入睡,是多么不理智、不人道的舉措。得不到父母的安撫,寶寶無法入睡,大哭不已;而父母為了所謂的“獨立訓練”,任由寶寶在那里哭泣。且不說有多少父母能夠做到如此忍心,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給寶寶幼小的心靈留下重重的創傷:我是孤獨的,爸爸媽媽是不愛我的,我呼喚他們,他們不理我。好吧,我哭也沒用,反正你們不來,我不哭了,我累了,我睡了,但是我悲傷,我憤怒,我不喜歡你們,也不喜歡這個世界!
在我國,很久以來一直是母親帶著孩子一同入睡,而最近幾年卻開始流行向歐美國家學習,開始訓練孩子單獨入睡,美其名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殊不知,歐美國家的育兒界已經開始批判這種方式,稱其“比訓練動物還缺乏人性”。而孩子的獨立性也根本不是這么培養出來的,一個饑餓的人是無法肩挑重擔遠行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吃飽,他一定會賴在餐桌前不斷向你索取,只有填飽了肚子才會主動離開餐桌。同樣,一個依戀感沒有被滿足、情感精神上處于饑餓狀態的孩子,也無法獨立。
鄙人不才,只是簡單說了下自己的內心感受,希望各位母親能夠共勉!
看完這位母親的所感所想,你是不是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對自己的孩子太過溺愛了呢?其實,愛護寶貝的方式有很多,不能說你做的對或者錯,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愛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