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會聽到很多家長發出這樣的呼聲:我到底該如何管住家中的小霸王呢?孩子往往是最可愛的,他們有天使的一面,但有時候他們往往也會轉臉就變惡魔,讓老師和家長傷透了腦筋。這個時候,家長朋友們就需要補充吸收一些育兒經驗了。要知道,和孩子相處也是要有一些生活智慧的呢。
以下是一些孩子舉止不端的原因。
行為逾矩以試探父母的容忍度;不愿直面挫折;渴求父母的關注;在父母面前表現出自己的不安;感覺受到不公平對待而產生報復性行為;對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都感到憤怒或沮喪;為了緩解父母間的婚姻矛盾而刻意表現糟糕。
找到溫柔與嚴格的平衡點
家庭問題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健康的家庭環境里,關心愛護與嚴格管教互相平衡,最有利孩子的成長。缺少父母的關愛與溫暖,孩子會感到孤獨與憤懣,但缺少約束與管教,孩子則會變得肆意妄為。這個核心觀點直到現在,甚至在將來也不會改變。
在父母管教孩子時,可能會陷入很多誤區。其一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例如,在嬰兒時期,父母應當遵循親密育兒法,盡可能多的陪伴孩子。
父母應當滿足孩子在嬰兒階段的各種需求,但隨著其年齡的增長,最好就不要再一直圍著孩子轉。孩子們要學著去接受挫折。養育孩子與縱容孩子之間存在天差地別,縱容孩子是為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而養育則是讓孩子們做到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看似相近,實則相去甚遠。
做父母不同于做朋友
在孩子的教育上,堅定意念很重要,父母不能完全依據孩子的喜好與支持與否進行教育。父母的情緒不能完全被孩子影響,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過于隨性,那他可能缺乏足夠的管教。
父母應當學著教會孩子社交技能與情緒管理,讓他們學會面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壓力與挫折。另外,不要將孩子的任性當做負擔,這是或許一種財富,只要父母用心,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對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還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嗎?其實是沒有的。我們之所以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一方面是自己在情緒上沒法控制自己,另一方面也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親子教育是需要一些智慧,一些時間的磨練的。從何時開始都不會太晚,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做孩子的好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