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屬于獨生子女,所以家長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對孩子是各種遷就、各種溺愛。但是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有度,特別是當孩子出下面的6種行為時千萬不要縱容,一定要嚴格對待。
得不到就動手
孩子們在玩沙子,其中一個搶起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機,未果,一口就咬向對方的小手。結果,推土機如愿到手。
達標做法:對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嚴肅批評,讓他知道,咬人是不對的,已經對小朋友造成了傷害,必須親自道歉;同時,讓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給自己玩,他應該學會接受這種不如意。
除了批評和講道理,一定的懲罰必不可少,并將與懲罰相反的待遇呈現在他眼前:呵護和安撫被咬的孩子。從而令孩子懂得,攻擊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也得不到任何好處,進而自覺摒棄攻擊性行為。
順手牽羊
孩子給你看一雙袖珍水晶鞋,告訴你那是從小朋友家的地上撿的。
達標做法:立即帶孩子歸還物品,讓他親自道歉:“對不起,我把你的東西拿回家玩了,現在還給你,請原諒。”借助“物歸原主的過程,讓孩子學會勇于承認錯誤。
3、4歲的孩子沒有“物權”概念和所屬意識,自認為喜歡的、想要的就都是自己的。對此,父母千萬不要采取“下不為例”的態度。記住那句古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見了玩具就走不動
在超市,你拒絕買芭比娃娃,女兒卻緊緊地抱著不放,任你怎么解釋也不松手,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達標做法:對孩子表明你的態度:今天不買玩具,因為前不久剛剛買了一套芭比娃娃。
如果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話,無理取鬧,不妨置之不理,繼續選擇其它物品,或者佯裝離開,任其坐在地上哭。妥協是不明智的,否則孩子的任性將變本加厲。等孩子冷靜之后,通過講道理或講故事等方式,使之明白,懂事的孩子招人喜歡,撒潑、哭鬧的結果是什么也得不到,而且令人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