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情況別親孩子!
呼吸道傳染病: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百日咳等。這類疾病接觸唾液即可傳染。病原體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的飛沫,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接觸到,造成感染。
接觸傳染病: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腳、細菌感染的膿包癥。這類疾病除了通過直接觸摸、親吻患者傳染,也可以透過共享毛巾、餐具、衣物等傳播。嬰幼兒抵抗力弱,親吻時的短暫接觸可能傳染給孩子。
口腔疾病:如果父母正在長口腔潰瘍,或有齲齒、牙齦炎等口腔問題,不要親吻孩子。這時口腔內會潛藏大量細菌和病毒微生物,與寶寶親吻時,這些細菌、病毒微生物會乘機潛入孩子口中,帶來健康隱患。
皰疹:如果家長口面部、手足部長出了米粒大的水皰,幾個或者一片,甚至有發燒現象,可能是感染了皰疹病毒。皰疹病毒可以通過親吻傳染,對成人危害并不十分嚴重,對嬰兒卻可能致命。
肝炎:寶寶在肝炎病毒面前不堪一擊,肝炎病毒對寶寶肝臟傷害極大。肝炎病毒可以通過唾液、餐具傳染,被確診為肝炎的父母和未注射疫苗常常在外吃飯的父母,最好不要親吻寶寶。
吸煙:有抽煙習慣的家長,親吻孩子前最好先刷牙。吸煙者呼吸道和口腔中長時間有尼古丁、煙焦油等有毒物質殘留,嬰幼兒對這些物質非常敏感,容易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化妝:一些辣媽每天帶妝工作,回家后還沒卸妝就親上了孩子。由于不少化妝品中都含有鉛、汞等化學物質,親吻寶寶可能讓這些物質進入孩子體內,引發皮膚炎癥、慢性鉛中毒等。
腹瀉:嬰幼兒胃腸道功能和免疫系統發育不健全,非常容易被腹瀉輪狀病毒感染,我國每年約有1800萬名嬰幼兒因輪狀病毒感染胃腸炎。輪狀病毒可經口傳播,有腹瀉癥狀父母,別親吻寶寶。
咀嚼后喂孩子:一些老人習慣將食物咀嚼后再喂給嬰幼兒,認為這樣更易消化。事實上,老人通常患有牙齦炎等口腔疾病,或者腸胃有問題,這些病癥都會產生相應的病菌存留在口腔內。如果孩子吃老人咀嚼過的食物,可能感染上這些病菌。
接觸孩子需注意三點
1、最好不要親吻出生不久的孩子,如果一定要親吻,親額頭和面頰比嘴對嘴親吻好。
2、不要讓過多親戚朋友來探視孩子,特別是有傳染性疾病的親友。
3、如果懷疑自己有感冒等傳染病,但又必須接觸孩子,最好帶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