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角度來考慮:寶寶的生理及心理條件都具備
寶寶到了2歲,開始出現(xiàn)自我意識的萌芽,他開始喜歡社會交往,同時寶寶也能獨立行走,語言能力也有很大提高,能聽明白日常用語。
他的控制能力具備,協(xié)調(diào)性也非常好。這時送寶寶去幼兒園,不會給幼兒園老師帶來過大的工作壓力,寶寶入園時機比較成熟。
低齡寶寶入園利弊分析
有利方面:
不少父母認為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不容易合群;交由老人或保姆照顧,孩子容易任性且獨立性差;老人精力有限保姆文化低,孩子在家學不到相應的知識,所以應該盡早送孩子進幼兒園。的確,寶寶進入幼兒園,對其自身發(fā)展是有益處的。
1.幼兒園生活講究科學、有規(guī)律,注重營養(yǎng)均衡、合理的體育活動,再加上有教師細心照顧,有益于寶寶的身體健康。
2.寶寶在幼兒園許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可以發(fā)展寶寶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意識。
3.與很多小朋友和老師交往,有助于寶寶發(fā)展掌握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這點對獨生子女顯得尤為重要。
4.幼兒園的保育教育以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要求科學地進行保教活動,能有效地促進寶寶身心均衡、全面地發(fā)展。
基于以上幾點,寶寶上幼兒園是件好事,更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不利方面:
但幼兒園又不同于家庭,教師不可能像父母對待子女一樣將注意力長時間專注在一個寶寶身上,因此,年齡過小的孩子,特別是身體不夠強壯、氣質(zhì)比較敏感、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是不適宜過早入園的。
寶寶什么時候上幼兒園比較合適 低齡寶寶入園利弊分析
美國最新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幼兒園有多好,那些較早或較久待在幼兒園的兒童在整個小學時期更容易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而且更不聽話。
研究人員推測,老師經(jīng)常無法幫助幼兒調(diào)節(jié)和轉(zhuǎn)移壓力,如解決孩子爭玩具、爭活動場地等問題,因為老師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維護群體的和諧上。
為了印證以上說法,英國劍橋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蘭姆和同事在3000名幼兒中展開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入托前9個月兒童體內(nèi)的應激激素--皮質(zhì)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齡孩子的兩倍。而且,上幼兒園的幼兒年齡越小,壓力值就越大。
因此,過早地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一旦孩子無法適應集體生活,會在心靈深處烙下傷疤,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么,對于那些年齡過小,父母都要上班,又沒有其他合適的人可以幫忙照看的寶寶來說,應該怎么辦才能讓寶寶得到較好的照料和教育呢?
如果除了送寶寶去幼兒園實在沒有其他辦法,媽媽可以盡量為寶寶選擇一所離上班的地方近的,師資條件相對好一點兒的幼兒園。
在寶寶最初上幼兒園的幾周,媽媽可以爭取到幼兒園與寶寶共渡難關。等寶寶漸漸適應了,便可以逐步減少陪伴寶寶的時間。
傍晚媽媽把寶寶接回家后,應當多抽出一點兒時間,和爸爸一起為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快樂的氛圍,如陪寶寶一起玩玩具,給寶寶講故事,帶寶寶做游戲等等,讓寶寶感到輕松愉快,為寶寶進行"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