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情緒表現過分強烈,或持續時間過長,或受到壓抑,都會損害孩子人格的成長,引起身心機能的失調。家長要幫助孩子學會認知自己的消極情緒,舒緩消極情緒。那么,幫助寶寶消除消極情緒,家長們要怎么做呢?
情緒宜疏不宜堵
哭是孩子情緒疏泄的重要方法。很多情況下,哭能使孩子在緊張中變得輕松一些。當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直接命令孩子“不許哭!”,也不要忙著給好吃的好玩的來轉移孩子注意力,比起讓孩子停止哭泣,更重要的是真正了解并用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內心的情緒。
不要忽略情緒狀態和表達方式下的內在需求
孩子的情緒分為三個層級:情緒狀態、內在需求和表達方式。很多時候,我們因為不接受孩子表達情緒和需求的方式,在簡單要求孩子行為變化的同時,忽略了他們行為背后的內在情感和需要。
比如,孩子對媽媽大喊“你把我的秘密告訴別人,你是個壞媽媽!”這是一個孩子在受創后對母親一種指責的表達方式,并不是他真正的情緒和內在需要。如果父母的回應,僅僅是針對孩子說媽媽是“壞媽媽”這個部分,回應孩子說“我是壞媽媽?不是我管你,你能長這么大?”于是,問題就轉移了,孩子的內在需要沒有被得到滿足,而這個行為問題也很難探討,還可能引起孩子更大的反感。如果父母能體察到孩子情緒,表達對孩子情緒的共情,說“哦,我不小心把你的秘密告訴了別人,讓你感覺很不滿!”并且適度地理解和道歉,孩子的內心需要就會得到滿足。這時,再用商量的語氣來糾正他剛才的語言行為問題,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指認情緒,提高情緒覺察能力
情緒察覺能力是指能準確識別自己和他人情感及其出現原因的能力。當孩子情緒不佳時,先幫孩子指認心情,問一問,“當時你是怎么想的”,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當下的想法,有助于提高他當下的自我情緒覺察能力。下次發生狀況的時候,孩子會想,“哎呀,我很生氣”或“我很難受”。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第一,媽媽更了解孩子內心在想什么,提高親子情緒溝通;第二,媽媽可以借由這個機會,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態,以后,孩子的情緒覺察能力就能大幅提高。
幫助寶寶消除消極情緒很重要,但是家長們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行,循序漸進的引導,讓寶寶一步步的消除消極情緒,變得更加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