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總是追求豐滿的胸部,尋找各種豐胸方法,在豐胸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更要多多的關注自己的乳房的健康呢?來一次乳房自我檢測吧,看看你的乳房是否健康。
1. 看大小是否對稱
位置是否正常,有無下垂的現象。一般成年女性乳房是半球形的,隆起在胸前兩側第2—3肋至第6~7肋之間,大小、外形對稱。如一側乳房腫大,注意是否為乳房炎癥,乳汁淤積、膿腫等。如果乳房某一部位隆起,多為乳房淺表部位的乳房包塊、奶癤等。乳房的形態變化最為明顯,應經常注意觀察,才能盡早發現病變,以便及時得到治療。
首先,在一明亮的室內,脫去上衣,觀察兩乳房。利用鏡子仔細觀察乳房表面有無色澤的改變,皮膚有無橘皮樣改變,兩側乳房大小是否對稱,位置是否正常。乳房皮膚的變化,主要有三方面:皮膚的色澤變化、水腫和皮膚與腫塊的關系(包括有無粘連、退縮,凹陷等)。
急性乳房炎如皮色不紅,往往是乳腺管阻塞而引起的乳汁郁結性乳房炎或卡他性乳房炎;皮膚發紅、發熱的話,大多是由合并金葡菌感染而引起的;漿細胞性乳房炎皮膚紅而不鮮,炎癥性乳癌皮膚也可充血、潮紅,但其色澤常呈一種特殊的紫羅蘭色。乳房部出現皮膚水腫,即通常所說的有橘皮樣或豬皮樣變,這是乳癌的皮膚病變的征象之一。漿細胞性乳房炎也可出現皮膚水腫,所以常被誤診為乳癌。
把手臂舉起,從鏡子里左右觀察兩乳房的側面。如皮膚變化處下方發現有乳內腫塊,皮膚和腫塊產生粘連,皮膚有退縮和凹陷,都應重視和考慮有乳癌的可能。總之通過皮膚變化也是觀察識別各類乳房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
很多乳房病變并無乳房皮膚的改變,但乳房的急性和慢性炎癥、乳房外傷皮下脂肪出血、炎性乳癌則有乳房皮膚的變化。
身體稍微前傾,認真觀察乳房皮膚上是否有細小皺褶,乳頭是否有內陷或是否有內陷趨勢,乳房的外部邊緣是否有改變等等。
2.觸
左手上提至頭部后側,用右手檢查左乳,以手指指腹觸壓乳房,感覺是否有硬塊,由乳頭開始做環狀順時針方向檢查,逐漸向外觸壓約三四圈至全部乳房檢查完為止,用同樣方法檢查右乳房。
3.臥
平躺下來,右肩下放一個枕頭,將右手彎曲至頭下,重復“觸”的方法,檢查右邊乳房。
換成右手放在頭部后側,用左手手指和掌面用力觸摸右乳房,注意不能用手抓捏乳房,以免把正常的乳腺組織錯認為乳房腫塊。用手掌輕壓、觸摸、滑動,可依如下順序進行:內上→外上→外下→內下→中部→腋下。
4.擰
除了乳房,亦須檢查腋下有無淋巴腫大,最后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壓擰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用大拇指和食指輕壓乳暈,然后輕揉乳頭,看是否有異常分泌物。
通過乳房的自我檢查,常會發現一些細微的變化,諸如小腫塊、腫脹、瘢痕、紅點等,有的屬于正常現象,一旦發現乳房出現變化,如發現皮膚血管明顯、出現皺褶、乳頭流出液體甚至血性分泌物等,應盡早看醫生。檢查乳房應多長時間一次呢?婦科醫師認為,一般每季度(3個月)至少檢查一次,如能每月做一次自我檢查更好。檢查乳房的最好時機是月經來潮后7-10天之內。
乳房觸檢時應注意如下幾點:
(1)腫塊的部位:據統計,乳癌有60%發生在外上分區,12%發生在乳暈下,12%發生在內上分區,10%發生在外下分區,6%發生在內下分區。外上分區是乳癌的常發部位。另外,有的患者乳房腫塊很小,按一般的檢查方法可能有所遺漏,在這種情況下,如按患者自己慣用的體位和所示準確的部位再查,可能有所發現,觸檢時要注意這個特點。
(2)腫塊的大小:即測量其腫物的直徑和半徑。觸檢的具體日期和確切的腫物大小均要記錄,有助于了解腫物的性質、生長速度。值得注意的是,臨床上常見有的患者腫瘤位于乳房深外,而且腫瘤比較小,單憑1次檢查,得不到正確的結論。看完之后,就可用指尖觸摸乳房。這時,仰面平躺,放松,左手放在腦后。左手放在頭部后側,用右手檢查左乳房和左腋窩,然后觸摸至腋窩、鎖骨頂部,觸摸看是否有腫塊。如果有的話,還要看是否為腫大的淋巴結。
(3)腫物的活動度:乳房腫物的活動度,是判斷腫物性質的一個很重要的依據。良性腫瘤的移動度大;惡性腫瘤不但界限不清,也比較固定。如果患者雙手叉腰,乳房上的腫物活動程度受限,表明腫瘤已與胸大肌粘連,如腫瘤固定不移,則表明腫瘤已經累及胸大肌。
(4)腫物的硬度:觸檢腫物的硬度,有助于判斷腫物的性質。乳癌一般都較硬,而膿腫、囊性病變有彈性感或波動感。
(5)腫塊的數量:觸檢時要注意乳房內有多少腫塊?單發還是多發?單側乳房還是雙側乳房?一般來說,生理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纖維腺瘤常常可多發或雙側性;而乳癌只在一側乳房內,尤其是外上分區,很少有雙側乳房同時患癌者。